当前位置
老底子一件衬衫多趣闻
http://hi.online.sh.cn   时 间:2015-04-03 08:50:50  来 源:新民晚报
浏览字体【

  国产衬衫的崛起

  辛亥革命后,风气骤变,中国人穿衬衫的多起来了。但当时市场上的衬衫大多是洋货,如美国的“阿罗”(即“箭牌”)、英国的“麦亨登”等名牌衬衫大量涌入。这时,江良通的“和昌洋服店”虽然还做衬衫,但主营业务却转向承接定做制服。倒是江良通的几个徒弟,眼见洋衬衫充斥市场,欲与之抗衡。1912年,他的徒弟邬绥兆和陈斌堂合伙在四川北路560号开设“邬复昶衬衫厂”。说是厂,其实只有一个二三十平方米的工厂和三台脚踏缝纫机,规模小,却是我国最早的专业衬衫厂。1913年,江良通的另一个徒弟在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1273号开设“水美士衬衫厂”。然而限于制作工艺和缝制设备,这些产品仍无法与洋衬衫竞争。如洋衬衫的领衬是用化学领衬布,能长期保持挺括。而国产领衬仍沿用“浆糊浆立领”的老工艺,每次洗后都要“上浆”才行。

  到上世纪30年代,衬衫从附属地位跃升为“内衣外穿”,连普通百姓也加入了穿衬衫的行列。据《上海衬衫业同业公会》记载,到30年代末,上海的衬衫厂多达140余家,职工人数近3000人。有的衬衫厂开始替外商加工衬衫,有的为百货公司定牌生产衬衫,而有几家牌子老、名气响的衬衫厂,则专为某一特殊群体和名人制作衬衫。如石玉麟和孙振初两人合伙的“海达衬衫厂”,专为工商界业主、高级知识分子和外宾制作衬衫。开在沧州饭店下面的“水美大衬衫厂”,为水氏叔侄合伙经营,专为达官贵人定做衬衫。后其侄另立门户,招牌叫“水美达”。有一回,“水美达”老板到长乐路京剧名家周信芳府上兜生意。周的衬衫早为“土为达衬衫厂”老板樊介年所包。他正失望,周府小姐却问:“你女式衬衫会做吗?”“会做,会做。”当时还没有女衬衫的款式,但他满口答应下来。于是选了块格子府绸,做了一件尖角领、喇叭袖、方下摆、平门襟的女式衬衫。周信芳看到爱女穿上这件衬衫越发漂亮,格外高兴,但女儿衬衫的门襟纽眼开在右侧,跟自己身上穿的衬衫纽眼位置正好相反,“水美达”老板赶紧解释:“男左女右嘛,这是为了区别男式和女式。”受此鼓励,水美达以后索性专门做女式衬衫,生意红火,成了远近闻名的女式衬衫店。而女式衬衫门襟纽眼开在右侧,也成了约定俗成的习惯。

相关文章

[作者]:刘易辰 [选稿]: 付瑜
hi.online.sh.cn
©1996-2014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ICP沪证B2-20040143 沪网文[2014]0028-028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