侬好上海> 图片

大马路、二马路...七马路,上海这些路有什么来头?

上海有很多路用全国各地城市做名字

也有许多奇葩地名

老上海还有大马路、二马路...一直到七马路

就像是一家人,整整齐齐....

那么,这些用数字来命名的地方是什么来头

你可都知道?

六灶港

处浦东新区南部,六灶港大致沿大治河北岸由航头镇东至滨海镇入海,入海口基本同于大治河口,现为后者取代。在滨海镇设有六灶港防汛闸,以前发挥着重要作用,连接着南汇东西部水系。解放前,这里有超过150家店铺,而今仍是保留着水乡风情。

七宝老街

七宝老街位于上海市闵行区七宝古镇的新街青年路傍,汉起形成,到宋初发展、明清繁盛,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七宝古镇同属江南太湖流域的千年古镇,风景如画,典型的城中之镇,又是离市区最近的古镇。

--------------------------------------------------------------------------------

九亭镇

九亭镇隶属于上海市松江区,位于区境东北部,东与闵行区七宝镇、莘庄镇隔九曲江、小涞江和竹江相望,北与九里亭街道相连。

十六铺

作为上海最早的港口,十六铺的地位不可取代。拥有近一百五十年历史的上海十六铺码头,曾是远东最大的码头、上海重要的水上门户。它见证了中西方商贸交流从小到大,亦见证了上海从小渔村走向繁华大都市。

大马路

大马路也就是现在的南京路,民国时期南京路已是闻名内外的“十里洋场”。南京路东起外滩,西至静安寺与延安西路交汇处,横贯上海市区中心。全长5.5公里,分为南京东路和南京西路两段。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南京路是上海开辟为租界后最早建立的一条商业街。这里百货公司,名店名商号多,有英商开设的福利、惠罗、等前四大公司,后来,侨商又开设了先施、永安、新新、大新等后四大公司,还有老介福、老凤祥、亨达利、张小泉、邵万生、王开等数以百计的专业特色店。南京路遂成为上海最热闹、最繁华的商业大街。

--------------------------------------------------------------------------------

二马路

二马路是指现在的九江路,从前的九江路的特色是外国银行多。这条路曾被称为“东方华尔街”,其繁华程度不可小窥。现在的九江路是一条与有着“中华第一街”之称的南京东路平行的马路。这条马路看似波澜不惊,其实它以独特的风格和实力为新上海的版图泼上重彩的一笔。

三马路

1846年,汉口开辟外滩到河南路一段,因为靠近江海北关,所以命名为“海关路”;1865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以长江中游港口汉口的名称,正式命名为,“汉口路”。说起当年的汉口路,诞生了沪上第一张中文报纸《上海新报》。

邬达克是汉口路上慕尔堂的设计者,对他来说,它具有了超越寻常俗世建筑的意义。因为他的祖先是牧师。1958年实行联合礼拜后,慕尔堂才正式改名为“沐恩堂”。

而今天的汉口上路既有圣三一堂和沐恩堂的肃穆端庄,也有哈灵面馆和三玛璐酒楼的喧嚣市井。

--------------------------------------------------------------------------------

四马路

1865年,工部局正式定名为“福州路”,沿用至今。1843年冬,英国伦敦会传教士麦都思在该路相近的山东中路创办中国第一家机器印刷厂墨海书馆,以后以中华书局和商务印书馆为代表的上海近百家出版机构以及文化用品商店均集中在这条路路段上。所以福州路素有“文化街”的雅称。

而今的福州路延续了文化街的特色,书香气息仍绵绵不绝。

五马路

广东路旧称五马路,也叫宝善街。其中间一段又名正丰街,原来正丰是家酱园的牌,用家酱园作为街名罢了。

早期,广东路东段多是洋行的堆栈。1920年代初,广东路东部则出现了三菱洋行、日清汽船会社等机构,而西段则以商业和居住区为主。这里曾是上海主要的旅社之一,历经风霜年代更替,已经成了72家房客蜗居的民居。传说认为,“中央旅社”也出自邬达克的手笔。

1985年后,改革开放中,工人文化宫建立第三产业的经济实体,不断扩大经营,到此来活动的人群范围扩大,已不仅是工人了,今天它更多的是成为了美容美发工具的批发市场,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

六马路

六马路就是北海路,这个应该很少人知道。北海路是上海中心区域内一条特别的马路,它的特别不只于它两边的建筑,更在于它本身的形状,它是上海闹市里少见的圆弧形马路。

其实,北海路才是真正的马路。也就是说,它原本就是一条圆型的专门用来跑马的道路,是曾经的上海第二跑马道。

七马路

洋泾浜原名 “洋泾”,是黄浦江的支流,大致上相当于今天的延安东路。 “洋泾”是两个字,民间便叫它 “洋泾浜”。上海开埠后,洋泾这条不起眼的小河知名度与日俱增。久而久之,人们便把洋泾浜比作租界。因为这里既不同于西方文化,又区别于中国传统文化。

1914年,因上海交通发展的需要,英法租界联合出资填平洋泾浜,取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路名AvenueEd-wardVII, 1943年被改为 “大上海路”,1945年又被改为 “中正东路”,直到上海解放后才正式更名为 “延安东路”。

夏纳凉,冬扫雪

这些路里,可有你常走过的那一条?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程丹妮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