侬好上海> 综合

上海市人大代表忧心街头小店的复苏: “居民需要他们、惦记他们”

“小区一解封,我去逛那些熟悉的小店。看到一些店面贴出‘转租’告示,不免伤感。”说起进贤路、长乐路一带的小店,市人大代表施政的语气有点落寞。

“今天我就收到一家餐饮店店主的求助,希望我们代表为他们呼吁一下。”市人大代表洪程栋翻出朋友发来的短信。

“我和我的邻居都在给小区附近的小店鼓劲,希望他们能继续开下去。”市人大代表爱新觉罗·德甄也一直关注着街边小店的存续。

随着6月1日起上海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街头小店陆续开门营业,也开始直面停摆两个多月后的困境:有的苦苦挣扎,有的寻求自救,有的艰难转型,有的只能歇业了。

这些承载着烟火气的街头小店的生存状况,牵动着人大代表的心。如何让这些小店尽快从阴霾里走出来,走上复苏之路,代表们有话要说。

小店自救:背后是满满的求生欲

“为了活下去,店主什么都开始卖了!”施政讲起家门口一家水果店,疫情关了两个多月,恢复营业后,不仅卖水果,也卖起了鸡蛋、肉和各种蔬菜,只要能赚钱都拿来卖。

这不是个别现象,施政还发现,自己熟悉的一家早餐店原来只卖大饼、油条、糍饭团,现在搭售起了姜蒜葱。老板娘说,“能卖一点是一点,两个月的房租窟窿要补回来”。

“这些小店的‘自救’背后是满满的求生欲啊。”在施政看来,街头店主从主营业态延伸到了上、下游,看似要向多元经营发展,实则是停摆数月后求生存的几分“不得已”。

人工开支、食材涨价、生存焦虑,分布在上海街头的各式小店各有各的难,但只要还能支撑下去,店主们都在寻求“自救”之道。

泰安路上一家餐具店复市第一周就推出“自救三招”:全场产品三折起,搞团购,开发礼盒系列的商品。老板说:“先活下来!”外滩一带一家网红茶馆一改“高冷”路线,做直播、搞茶具促销,客人不能来店里,就直接把货送到家门口。

“我5月份在线买了条裙子,6月初快递到手,店主告诉我依然可以享受‘618’的折扣,要把差价给我补回来。”施政此前曾调研过南昌路,这也是上海咖啡一条街。因更新改造,这条路取消了很多停车位,不方便客户开车消费。路况变化也逼着店铺转型,不少小店疫情前就同步转到线上。施政发现,过去两个月南昌路上的店虽然关了门,但不少店主没闲着,通过网络积极维护客户关系。有的服装店给客户精心做“用户画像”,为他们度身设计造型。

“复市后,这些店恢复得也最快,店铺一开门线上的客户就带到了线下。”施政说,目前客流少了很多,不少店的营业时间缩短,以前至少晚上9点才关门,现在不到8点就关门了,“但至少开起来了,这就是复苏的一个迹象”。

家住在徐家汇街道的爱新觉罗·德甄,疫情前常去南丹东路一家美发店做头发护理,店里三个女孩来自江苏,在上海开店已有十多年,颇有声誉,积累了一批周边老客户。疫情间不能营业,这三位女生没有停歇,在小区帮老人团菜之外,她们也在跟客户们保持着密切的互动联系。德甄收到她们发来的视频教程,女孩们自己录制网上课程教她怎么在家做头部护理。“我之前每周去两三次,疫情期间虽然出不了门,但联系一直没断,能感到她们一直守护在你身边。”

德甄注意到,不少店主维持不下去,退掉房子回老家了。三姐妹的经营状况也不是很好,店门没开几天又因疫情关了,小店正生死攸关,但她们没有放弃努力。“三姐妹说,她们相信上海会好的,再坚持一下,只要能把店开下去,就继续留在上海。”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 责任编辑:梦想天空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