侬好上海> 综合

再会了,苏州河上最后一个渡口

 

张渊源长期从事上海地图的文化解读和挖掘工作,他曾与陈寒松在今年11月一道去万狮渡与市民朋友进行“城市考古”行走,体验了这个村轮渡的感受。张渊源今天(11月23日)向记者回忆当时坐渡轮的场景:

万狮渡的办公房设在北岸,南岸只是一个简易的候船室,渡船休息时也泊靠在北岸。当我们一行人抵达河南岸的时候,正逢客流低谷,师傅在北岸休息。按着先前朋友嘱咐的做法——可以用吼,把师傅直接从对岸吼过来。我们一行当中有嗓门大的阿姐,当即到岸边冲着对岸喊了起来。原来“河东狮吼”在今天还可以发挥这样的作用,如果是一万头“狮子”呢,岂不更应景?

“突突突——”马达声忽地响起,一缕烟从船尾窜出,渡船发动了,但不是被阿姐吼来的,而是因为对岸有了过河的村民。不到两分钟的工夫,船已经靠泊南岸了。一行人瞬间转移了阵地,“叮铃当啷”驾驶舱前的投钱罐一时间也觥筹交错般地忙开了。而就在登船的同时,渡船其实并没有熄火系揽,师傅凭借其技术和经验使乘客上下船如履平地。一分半钟的工夫,船又回到了对岸。众人都意犹未尽,一口气坐了三个来回。师傅似乎见惯了这样的场面,笑脸盈盈地一遍又一遍地掌舵驾船来回,哪怕没有一个要渡河的村民。

张渊源告诉记者,其实渡口“万狮”的得名与狮子毫无关联。按照地方志记载是这样的:清嘉庆年间,有一曹姓始居此地,后又有别处居民迁入,渐成村落。据说曹姓这位仁兄在吴淞江上以贩盐谋生,因其臂力极大,人送绰号“蛮子”,日久方言谐音传为“万狮”。流经当地的一条河就得名为万狮河,河北面的村宅称万狮北村,河南面的则称万狮南村,而吴淞江通往万狮村的渡口即为万狮渡。

如今的出行条件,陆路交通已经远胜水路,可在万狮村这里,在渡口停航之前,水路出行却远比陆路来得高效。这话乍听有点搞笑,可事实真就是如此。张渊源站在由农村环抱着的万狮渡岸边,远望周边林立的高楼,感触颇多。

吴淞江在青浦区白鹤地区蜿蜒而行,有人把江北不相连的几个村如万狮、新江都称为“飞地”,张渊源认为这种说法是不对的。“这些村虽然在江北是被江苏昆山属地所隔开,但其与南岸的土地都是隔江相望的,绝对算不上飞地,只是从陆路出行都需要借道昆山罢了。也正因此,从万狮村发车去往白鹤镇上的公交白鹤6路,需要在昆山境内走上好一阵,绕行几处方才抵达目的地,前后耗费1个多小时,可不如站在渡口吼上一嘴来得爽快呢。”

记者11月23日联系万狮村委会,在电话当中,村委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万狮渡已经于11月8日停止运营,目前桥还在建造过程当中,可能要明年建成,目前村民过河需要绕道。

本期的记者《上海会客厅》节目,我们邀请到的嘉宾是“城市考古”联合创始人陈寒松,他长期从事上海史研究,悉尼大学亚洲研究硕士。作为长期的上海城市变迁影像志记录者,专注于上海历史影像、文献及中国近代纸钞的收藏。

Q 记者:当时怎么会想到组织大家去万狮渡行走的?

A 陈寒松:因为万狮渡是苏州河在上海市区范围最后一个渡口,以前苏州河有渡口的历史还是非常长的,基本上就是你所居住的城镇历史有多长,它有渡口的历史就有多长。所以,今天的吴淞江或者说苏州河整个流域,很多人都非常熟悉的一些上海老地名,其实都留下了渡口的痕迹。比如说曹家渡,这个地方原先是有一个渡口的;然后像万航渡路的名字来源,也是因为梵皇渡这个渡口;苏州河在市区段最后一个渡口叫强家角渡,在1997年时因为这里建起了桥梁(强家角桥),渡口就在当年12月16日最后一班客轮之后停掉了(见下图)。

而吴淞江也就是苏州河郊区段的渡口一直还有,不过,在2000年以后开始这些渡口陆续关掉,然后变成桥梁,取代它原先的渡口功能。在万狮渡之前关掉的一个渡口叫新江渡,其实距离万狮渡很近。万狮渡关掉以后,就意味着苏州河(吴淞江)在上海的渡口历史基本就结束了,所以说,我们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想去那边看一下。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 责任编辑:梦想天空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