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延安路建无轨电车线路   去年一线楼面价涨8成   最冷天蔬菜批发价跌量减   沪昨日气温创35年来最低   “水管”昨成最热词   周三将告别冰点并迎来雨水   大悦城七楼外墙突发火灾   沪位列全国最拥堵城市第8   抗寒防冻必备攻略   沪将继续执行住房限购政策   地铁开启防冻“加强版”   申城遭遇罕见寒潮   沪市民境外游人均支出1.5万   沪多地气温破冰点   雾霾高发铁棍山药沪上受捧   
当前位置: 侬好上海 > 魅力SH
【浏览字号:
留住“绞圈房子” 留下一份快被遗忘的上海记忆
http://hi.online.sh.cn 2016-06-27 11:05 [来源]:新民晚报

  “过来人”研究

  这群联名呼吁《请给上海本地老房子一席之地》的热心人中,有科学家、文化学者、建筑专家、收藏爱好者、古建筑爱好者。作者中有本报读者熟悉的“为蝴蝶瓦整理‘家谱图’的女科学家”冯国鄞(详见本报今年1月28日A11版报道),正是她去旗杆村寻访竹枪篱时,听当地人说起了尚有几幢健在的绞圈房子,于是一路摸到了平桥的顾家。“以前我也不知道绞圈房子长样子,原来这么漂亮!”

  另两位联名写信人都是市作家协会会员——原《上海老年报》主编朱亚夫和上海地方志研究者褚半农,均在老祖宗传下来的绞圈房子里住了很久。朱先生家的绞圈房子在当年上海近郊的北沙港(即如今虹口曲阳地区),褚先生祖上的绞圈房则位于西南的褚家塘(现莘庄地区),可惜,两家的绞圈房子都在上世纪80年代拆毁。

图说:留住“绞圈房子” 留下一份快被遗忘的上海记忆。新民晚报新民网记者 萧君玮 摄

图说:留住“绞圈房子” 留下一份快被遗忘的上海记忆。新民晚报新民网记者 许明 蔡黄浩 摄

  “绞圈房子可谓几代同堂的大宅门了,根据主人的经济实力和子孙多寡,两进和三进,三、五、七开间都有。”“能建造绞圈房子的人家,相对总是人口较多的大户人家。每家的客堂,甚至都有各自的堂名。家族内部的重大活动,都需在客堂里举行。”“绞圈房子虽是家族群居,却多公共空间,记得我儿时玩耍的游戏,既有市区石库门弄堂的海派情趣,也有近郊农村的特有野趣。”两位“过来人”对绞圈房子不仅充满回忆,还颇有研究。

  朱亚夫告诉记者,“绞圈房子”最盛时应在上海开埠前后,在市区和郊区都广有分布。据他介绍,《续修鹤沙沛国朱氏宗谱》记载,大约清乾隆七年(1742年),在浦东鹤沙朱家潭子建有绞圈老宅,这可能是现在所知的上海早期绞圈房子之一了。

  褚半农则说,从志书中可推测老宅上最早的绞圈房子建于清初。而今,浦西的绞圈房子拆光了,浦东剩下的也不多,分布很散,形制上稍嫌简陋。褚半农分析说,绞圈房子是农耕社会的产物,以宗法制度为纽带。最先建造绞圈房子的是这一家族老祖宗,居住在一绞圈里的是嫡亲一家人,就是后代分家了,也还是同一个老祖宗的传人。这种特点的建筑物占地面积大而居住人口相对少;因是全木结构,日久容易朽烂;又由于家族后代人口增加,绞圈房子内部一再分割,致使有的面貌全非。用地不经济、功能不甚符合现代城市要求又相对破旧的绞圈房子,是不适应城市化进程的,因此难逃被拆除的命运。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 分享到:

  • 上海热线微信公众号

  • 上海热线易信公众号

相关文章

[作者]:董纯蕾 [选稿]:梦想天空
爆料电话:52122211  给热线提意见
复制地址
浏览器限制,请复制输入框中链接和标题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条款 | 广告服务 | 频道合作 | 站点地图 |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4]0028-028号 营业执照信息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上海青年公益门户网站 放心搜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