侬好上海> 大咖> 图文信息

重回草根,才能让微电影脱离商业的绑架?

2018-07-17 14:10:17

  他是中国MV第一人,也是主流媒体评出的“影响新中国六十年新生活的60人”,他就是著名导演王国平。很多人看过王国平的作品,却不知道王国平是中国微电影第一人。2003年,他的《LOVE上海》被诸多重要媒体视为中国第一部城市微电影。但日前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的王国平却直言:“微电影其实根本不能算是电影,只是包装出的一个概念。”在分析了微电影如今的现状、硬伤以及软肋后,王国平肯定了微电影的未来,他坚信,中国未来的大片导演,必出自如今草根的“微导演”一代。

  微电影其实不能算电影

  “微电影其实根本不是电影,”虽然如今的微电影非常火爆,但王国平却如此认为,“微电影不过是借电影之名炒作的一个概念。目前网上流传的绝大部分微电影,都不是用电影数字摄影机拍摄,也不能在影院上映,能做到高清拍摄的也是少数,目前微电影从技术上来看,大部分都只能算是电影爱好者的玩票而已。如果用普通照相机或5DmarkⅡ拍的短片都能堂而皇之成为电影,那电视纪录片不也能叫电影纪录片?电视剧不也能叫系列电影故事片?过去不还有单本电视剧,不也是微电影?如果按照现在的微电影的定义标准,微电影其实就是起源于MV。”

  知名影评人毕成功就曾发表过一个观点,微电影这个概念其实好莱坞一百年前就有了。好莱坞这类短片主要是两种形式,一个是广告片,一个就是MV。王国平对此进一步补充,广告片的长度一般在15秒至30秒间,这段时间对呈现一个剧情实在太短,因此不能严格算微电影;而MV分很多种类,比如有歌舞类、写意类、动画类、故事类等,而故事类MV,不论在蒙太奇语言、叙事手法,还是结构长度和剪辑节奏,都与微电影最为接近。作为中国MV第一人,王国平可谓最会讲故事的MV导演,比如早在1995年,他为周艳泓拍摄的《又见茉莉花》,通过水墨画烟雨蒙蒙的镜头语言,讲述了一个制陶小学徒情迷越剧戏班女孩的故事,有悬念、有铺垫、有感情、有高潮。王国平笑言,如果按照现在的标准,也算是微电影。

  中国微电影第一人

  在圈内,王国平是有名的“电视样式发明家”。1986年,他的导演处女作《金色的旋律》被当时不少专家和媒体誉为“中国音乐电视的开山之作”,这也奠定了王国平“中国MV之父”的地位。1993年3月25日,央视开办的第一个MV栏目《东西南北中》的开篇作品,便是王国平执导的MV《初春寄语》。此外,王国平是中国内地卡拉OK录像带的发明者。他还开创过电视哲学剧、风光音乐剧等诸多当时全新的电视形式,更被人民日报旗下的《环球人物》杂志评为“影响新中国六十年新生活的60人”。

  王国平还是城市微电影的开创人。2003年,王国平受邀执导上海城市形象片,这部长约1分钟的《LOVE上海》讲述了一位外国少女与上海帅哥在石库门弄堂因一只摔落的风筝邂逅而一见钟情,最终相爱结婚,伴随着他俩爱情结晶的诞生,一家三口在世纪大道快乐地再次放飞风筝,由此见证了上海城市的飞速发展和中西文化的交融碰撞。这形象片也被上海热线等媒体视为中国第一部城市微电影的尝试之作。

  2005年,王国平继续运用微电影的样式来创意全新的上海旅游形象片。他受邀执导上海旅游形象片《上海,精彩每一天》。他为全片设计了一个独特的悬念故事,受到国内外观众的好评。而他2007年执导的影片《上海色彩》,更凭借独特的剧情,获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当年评出的“百家奖”一等奖。之后的《魅力浦东》和《八仙南通寻根记》也都用独特的故事来表现当地的风土人情或历史文化,这些都被认为是情节独特喜剧微电影。因此,诸多主流媒体都认为,王国平就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微电影第一人,其实他早就已经创立了微电影的这个形式,只是没有取一个“微电影”的名称而已。

  商业市场“绑架”了微电影

  尽管被誉为中国微电影第一人,但王国平却对如今的微电影现状表示了担忧。他认为,如今微电影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恶意消费”,“现在几乎所有行业都会染指微电影,不是拍成广告片就是植入广告,导致微电影泛滥成灾。哪家企业随便找个人拍段视频放网上,就对外称这是微电影了。这就导致微电影原来那种小而精的审美价值被破坏,这是商业市场绑架了微电影。”

  王国平认为,过多商业化因素反而会让网友对微电影产生排斥感,“比如观众一开始可能被一些微电影离奇的桥段吸引,但到最后突然发现是广告,他们一定会有上当受骗的感觉,以后对这类微电影可能就没兴趣了。”但他也直言,微电影不是完全拒绝广告,但关键是广告的植入要合理,“比如植入的产品要和剧情有直接关系,也要有合理性,如果没有这些因素,宁愿用字幕,也不要硬性植入。”王国平建议,微电影应该改变当前以植入广告为主的单一盈利模式,尽快向贴片广告转型,同时还应尝试点击收费,双管齐下,才能让微电影脱离商业的绑架,重新回到草根的怀抱,更接地气和人气。

  回头率不高成微电影软肋

  王国平认为,微电影另一个硬伤是拍摄设备的草根性。他坦言,由于如今大部分微电影都是普通DV拍摄,这个好处是降低了微电影的门槛,但也带来影像和剧本质量都不高的副作用,“一拥而上的结果是泥沙俱下,粗制滥造者甚多,有创意的精品佳作却很罕见。”王国平直言,现在的很多微电影剧情很简单,这给微电影的二次传播造成了困难,因为观众对剧情了如指掌,观众看一次就够了,回头率不高。他建议,微电影一方面应在剧情上做出深度,越有内涵的故事,越值得人们去反复品位,另一方面就是要提升画面的美感。

  说到这里,王国平笑言,微电影可以向故事类MV和一些宣传形象片取经,学习画面的语言,但这种学习必须是有的放矢的“拿来主义”,而不是全盘照搬。他以自己2006年拍摄的中国第一部旅游微电影《八仙南通寻根记》举例。在这部作品中,王国平让八仙转世投胎不同的身份,“穿越”回到了如今的南通,比如吕洞宾成了哈佛大学儒道佛学院的院长,铁拐李成了巴黎大学文学博士等等。短片中还穿插了MV和动漫,通过有趣的故事讲述了南通的风土人情。王国平透露,当时想到这个创意是因为一个典故,“我们几乎翻遍了关于南通的故事,听说了吕洞宾曾和南通吕四有渊源,才想到了这个点。”

  “微导演”也是未来大导演

  如今的王国平把更多的时间扑在微电影上。此前他搭建了第一MV网,为网民提供一个可以互动的专业MV视频网,他更希望将此建成中国最专业的歌星MV发布平台。近几年,王国平又创立了“游有由全球旅游视频网”,专门播放旅游风光片和城市形象片,他立志将该网站打造成最大的旅游影像资料库。

  忙着这些和微电影沾边的活,王国平笑言自己是“微导演”,不拍大片,专门做这些短小精悍的视频内容。但作为曾和韦唯、孙楠、廖昌永等诸多国内一线大牌歌手和演员都有过合作的导演,如今的王国平为什么甘做微导演也引人好奇。对此,王国平笑言,这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自己受海派文化影响很大,海派文化不求大但求小而精;另一个方面是自己喜欢创造新的形式,所以愿意更多尝试这些新型的短片类型。

  王国平也强调,要当好的微电影导演其实不比大导演简单,“微电影虽小,但五脏俱全,就像我们拍微电影,小到服装、化妆、道具,大到编剧、导演和演员,一个都不少。而且因为微电影时长短,更对导演说故事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从这方面来讲,微电影其实比大电影更难拍。”为此,他信心十足地说,别小看如今一代的“微导演”,虽然良莠不齐,但中国未来的大片导演,必出自这一代。

  王国平更以刚在戛纳获奖的《天注定》举例,他认为,《天注定》其实就是四部微电影的集合体,“片中四个故事拆开各自就是一部微电影。由此,我认为,微电影也是上海新生代导演的突破口。”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天天新报 作者: 责任编辑:郑彩敏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条款 | 广告服务 | 站点地图 |
 许可证编号:3112006002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4]0028-028号 营业执照信息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上海青年公益门户网站 放心搜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服务举报电话:52122211-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