侬好上海

共享单车盈利:丰满的理想与骨感的现实

2019-01-09 10:03:35

  其次,监管的缺失引发对人性的考验。

  不少人都说,共享单车是国民的“照妖镜”,殊不知人性本就如此。特别是在产权不清晰与监管缺失的情况下,任何人都更加倾向于对资源的过度利用,同时也无需担心因此受到惩罚,其结果往往都是所有人都得不到好处。这在经济学中被称为“公地悲剧”。放在共享单车行业上,自然是损坏的单车数不胜数、随处可见。之于商家来说,非但不能再创造利润,反而造成了极为惨重的浪费,经营亏损甚至倒闭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再次,行业门槛不高,同质化竞争严重。

  “单车+互联网App”的模式,在行业内几乎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由于该模式简单且单车成本相对不高,因而并没有形成较为牢固的竞争壁垒。市场参与者可以轻松地复制这一模式,在此基础上,只需投入一定数量的单车即可登上赛道。即使在市场趋于饱和的一线城市难以找到一席之地,后来者也可以另找城市去开辟新天地。如此一来,在同质化竞争的环境下,单个平台的用户粘性如何巩固便成了最大难题。为了留住用户,平台不得不继续打价格战、投放广告或是进一步增加投放,这些反而再度抬高了成本。

  最后,用户体验的改善同样需要投入。

  如果尽可能降低单车的生产成本,随之而来的必定是更高的损坏率与更差的消费体验,而这是广大用户难以容忍的。试想,当你在马路边看到几辆共享单车,兴奋地掏出手机扫码,却发现每一辆都是因损坏不能正常使用的,这势必会影响到用户对品牌的认可度与忠诚度。然而,若想提升用户体验与降低损坏率,就必须在单车设计、原材料使用、科技元素植入、工艺美化等环节增加投入。如此一来,盈利空间将不可避免地被压缩。

  一言以蔽之,共享单车商业模式有着先天性的基因缺陷,而这些缺陷在现实环境的变动下会显得更加突出。

  共享经济仍是未来趋势

  或许因为共享单车的落寞,不少人对共享经济也开始心生质疑。事实上,无论是从绿色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来看,还是从商业模式创新与国家化解产能过剩的要求来讲,共享经济都将是未来的大趋势,不可阻挡。

  虽然共享单车处境艰难,但人们不应该因为某棵树的问题就否定整片森林,更何况,共享单车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共享经济,只是租赁经济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已。

  时下,以ofo为代表的共享单车行业将会何去何从尚且不得而知,不过停下来好好想想共享单车经营困境对共享经济发展的警示,似乎更有意义。

  在笔者看来,以下两方面将是行业转型的重要抓手:

  一来,共享经济平台的经营思维应有所转变。要尝试回归共享的本质,基于市场调研或大数据分析等手段,认清广大用户究竟需要什么,怎样的共享产品才能帮助到人们的生活,并通过不断的创新来创造新的业态、服务于消费场景,切忌盲目地同质化跟风以及“跑马圈地”式的粗放型发展。同时,还要探索建立持续稳定的盈利模式,扭转以往对高资本投入的依赖。此外,企业应强化自身的社会责任,除了盈利之外,还应重视在经营过程中对社会、消费者与资源环境的贡献程度。

  二来,有关部门的监管步伐要及时跟上。经历了泡沫一般的野蛮增长后,适当的监管也应该有所落地。不过对共享单车行业来说,需要政府、企业、个人的协同发力。于政府部门,应当完善城市交通规划,出台并落实相关秩序细则与惩罚措施,比如对于故意损毁或违规停放等行为依法给予处罚,为自行车、步行等慢行交通系统留出足够的空间,等等;于平台来说,要规范自身行为,确保投放单车的质量,定期进行检查维修,并利用技术手段加强对人们用车行为的规范;广大用户群体自然也应当尽可能去提高自身素质,减少对单车的蓄意损坏与占有等行为。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苏宁金融研究院 作者: 责任编辑:赵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条款 | 广告服务 | 站点地图 |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4]0028-028号 营业执照信息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上海青年公益门户网站 放心搜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服务举报电话:52122211-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