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岳阳路、汾阳路、东平路上的历史建筑,每栋都有传奇!
周信芳旧居
对面的岳阳路145号是宋子文的旧宅,小楼建于1928年,是幢三层法式花园洋房。其东西两头各有一个折叠式的红瓦覆盖的坡屋顶,都有两个坡度,上段平缓,下段陡峭。两个坡屋顶的中部开设一扇装有檐口的窗户,做成老虎窗,显得既庄重又不呆板。二层楼的长窗外有一个横贯到底的长方形露天大阳台,形成强烈的水平线条。门前的大花园占地30亩,呈葫芦形,里面花木森森,苍翠欲滴,生机盎然。
宋子文旧宅
岳阳路190号是霖生医院旧址,这幢三层砖混结构的花园式住宅仍保持着1920年建造时的风貌。霖生医院创始人是一对牛氏兄弟。牛氏兄弟都曾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哥哥远赴英国剑桥大学医学院深造,弟弟则前往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两人在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成为民国时期著名的骨科医生。
霖生医院旧址
继续往前走,便到了岳阳路197号,这里坐落着气派的中国画院,院名是市长陈毅题写的,首任院长是丰子恺,许多驰名中外的书画家、篆刻家都出自其内。
上海中国画院
岳阳路320号,建于1930年。这是一座哥特风格的建筑,由日本建筑师内田祥三设计。整体建筑体现了哥特遗风和装饰艺术派风格的共同影响,建筑外形与日本东京大学图书馆颇为相似。这里早年原是上海自然科学研究所,抗战胜利后,改为国民党政府中央研究院。解放后,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