侬好上海

五一大数据:四分之一95后“借钱”出行 超9成人曾遇旅游陷阱

  2 出游踩坑指数93.65% 超6成遭遇在线旅游平台“虚假宣传”

  “出来玩就图一个开心!“然而,这样一个再简单不过的愿望,却并非那么容易实现,文文此前旅游时遭遇的不快,至今让她耿耿于怀。

  当时,文文被导游带去北京某寺庙,在所谓道长的游说下,花12000元购买了一尊玉制狮身像当“传家宝”……然而,文文回到家发现狮子脚都断了一截,拿到玉石店想修补一番,人家说这就是石头刻的,而且雕工很差,最多值二百块!文文后悔不迭:“我当时怎么就鬼迷心窍,相信了他们那番鬼话呢?”

  根据《维度》的调查,受访者在以往的旅游经历中可谓频遇陷阱,仅有6.35%的受访者表示未曾在旅游中“踩坑”。其中,景点商业化严重、夸大宣传、门票套路深、天价食宿、购物被“宰”、伪特产的现象最为严重,选项占比均超3成。

  《维度》注意到,除了过去广泛被认为是旅游陷阱丛生的线下旅行社,在如今越来越多人开始使用线上旅游网站订票、查攻略之后,这些在线旅游平台被发现“坑”一点也不少。

  在《维度》的调查中,只有7.46%的受访者从未使用过在线旅游网站,有65.19%通过这些网站订购机票、火车票,还有44.2%会在上面查信息、看攻略。

  当调查受访者所遭遇的旅游陷阱主要发生场景时,在线旅游平台的占比18.75%,在95后中,更是超过了2成。

  具体来看,使用在线旅游平台“踩坑”主要集中在虚假宣传(61%)和捆绑销售(56.01%),此外,霸王条款(29.91%)和退改票费不合理(35.78%)也广受诟病。如果从年龄来看,年纪越小的受访者,遭遇“退改票费不合理”的比例越高。

  值得注意的是,《维度》调查显示,出于对旅行中“踩坑”的担忧,27.62%的受访者表示会因此“影响我的出行决定”,其中男性受访者的担忧更甚。不过,还有超过半数坦然接受,并称“出门在外,偶尔踩坑在所难免”。对这一观点,年龄越小,认同度越高。

  3 踩坑后24.72%自认倒霉 收入越高越因时间成本放弃维权

  如果是一般的踩坑,当然也不会过分影响到出游者的心情,但显然有时候、有些事,无法让人“一笑而过”。

  56岁的红霞就因为轻信某旅游平台的广告,报了一个看上去特别划算的赴港旅行团,然而,说好的景区几乎全变成了购物景点,导游就守在卖场门口,买不够金额不让人走。红霞大妈想到自己形单影只,不敢跟人硬杠,只好随便买点商品充数。回家之后,看着这些无用的东西,红霞大妈越想越气,直至气到心脏病发作,住进了医院,也只是自认倒霉。

  调查显示,像红霞大妈这样遭遇旅游陷阱的受访者,和她一样最后选择“自认倒霉、不维权”的占比最高,达到24.72%,其次是选择“向旅行社或旅游平台投诉”的,占比22.73%,还有10.8%直接跟商家对峙。

  《维度》还发现,在维权方式的选择上,不同性别表现出明显差异:忍气吞声的女性受访者占比超过3成,远超男性不到2成的同比数据;而直接跟商家对峙的男性比女性多出将近1倍。

  从收入水平进行划分,越是高收入的受访者,不维权的越多。当月收入达到10000-15000元,这一比例高达53.33%。“我倒也不是怕事,主要是怕麻烦,维权成本太高了,没那个精力,也没那个时间。”曾经在旅行时遭遇过“山寨景区”的何先生称,他起初想过维权,但后来想想还是作罢。

  《维度》的调查也证实了这一点,大多数人放弃维权的原因,正是由于“维权时间成本太高,耗不起”,这一比例高达42.53%,远超其他选项。特别是当结合收入水平来分析时,收入越高,在遇到旅游陷阱时,因为耗不起而放弃维权的比例越高。其中,在月收入达到10000-15000元时,这一因素的占比高达4成。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维度观察 作者: 责任编辑:杨宵敏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