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想不到!上海这12个老建筑...竟然都被“移动”过!
重生后的老洋楼正式冠名为“瑞华樟园",
简朴而对称的棋盘式建筑
展现出恢弘高雅的文化韵味。
珍稀红木屋顶包梁,精雕细琢梁下棹木,
优美复古石材家具、精细铜质扶栏等,
无不散发着优雅高贵的上海滩老建筑韵味。
2009-福新第三面粉厂
苏州河畔 “民族工业标本”
平移距离:50米
上世纪20年代初,
“三新财团”是个让人眼前一亮的词汇,
是著名红色资本家族荣氏兄弟数十年打造的
茂新、福新、申新的统称,财团雄踞面粉、
棉纱两界,分别占据全国面粉、
棉纱产能的1/4和2/7。
如今矗立在苏州河畔的“福新面粉厂”
就是荣氏家族在上海的产业之一。
这栋建于1916年的古老建筑,
承载着荣氏家族的昔日辉煌,
被建筑专家称为
“上海民族工业起源和发展的标本”。
2009年,苏州河畔的光复西路需要拓宽,
面粉厂正好位于拓宽工程范围内,
同时建筑因离西康路桥过近
而被遮挡,观赏效果不佳。
因此这次的工程
不仅包含了平移,还要旋转,
才能将建筑更醒目地矗立在苏州河畔。
面粉厂先向西平移动了10米,
到位后再顺时针旋转16度,
使老建筑达到了外界观赏视角的最佳点。
这次工程平移总长达到了50米,
整个施工规模仅次于音乐厅平移。
2010-民立中学校舍楼
第一个爬坡升高的历史建筑
原址:向西南方向平移57.6米
民立中学校舍楼原本不属于民立中学,
而是上海滩著名颜料巨贾邱信山、
邱渭卿兄弟的超级豪宅,而且是两栋!
如今仅剩的一栋,还位移了50多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