侬好上海> 图片

静安这条小马路,藏着数不尽的人间风流

包罗万象的新闸路,既有市井味十足的街头文化,也有汗牛充栋的藏书楼。而最让人感慨岁月温柔的,莫过于那些大隐隐于市的名人故居。在时间的长河里,很多故事曾在这里发生、沉淀,今天就和小编一起走入到那段老上海的记忆中。

  01晓钟剧社旧址

  新闸路750弄6号,是一幢很普通的石库门房子,可是有谁知道,在日寇和汪伪的血腥统治时期,这里曾经中共地下组织领导的晓钟剧团的团址。

  1942年,晓钟剧团由时任上海中学中共地下支部书记蒋文焕联络兄弟学校的教师和进步青年组建而成。

  他们在沪上著名的兰心大戏院、卡尔登大戏院、金城大戏院等剧院演出,吸引了大批观众。在特殊时期里,晓钟剧团以文艺作武器,唤起民众觉醒。

--------------------------------------------------------------------------------

  1946年,国民党反动派在上海对地下党进行大搜捕,地下党安排蒋文焕担任了其他工作,主要骨干张雷湖去了延安,晓钟剧团就此宣告结束。

  02阮玲玉故居

  新闸路1124弄的沁园邨,是一代红星阮玲玉的故居。沿着新闸路一路走过来,风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白兰花的香味,让人触景生情。

  当年,在阮玲玉演出《野草闲花》后,一下子红得像三月桃花,茶叶大王唐季珊用十根金条买下了沁园邨里的这幢三层小楼送给她。

--------------------------------------------------------------------------------

  1933年8月,阮玲玉带着母亲和养女搬了进来。老洋房门前光影迷离,暗红色的墙面、油漆斑驳的门窗,让人一下子回到那逝去的往昔岁月,遥远而沧桑。

  一幢幢三层小洋房历经七十多年的岁月,依然光洁如新、典雅幽静。这里,见证过阮玲玉的美梦,也埋藏了她的伤情。

--------------------------------------------------------------------------------

  03彭湃烈士在沪革命活动地点旧址

  位于新闸路613弄12号(原新闸路经远里1015号),坐落着一幢坐北朝南、砖木结构的老式石库门里弄住宅。

  1928~1929年,这里是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所在地,也是彭湃烈士在沪革命的活动地。1962年9月7日,该址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1928年底,彭湃奉中央命令,赴沪出任中共中央农委书记兼江苏省委军委书记。这里便成为中央军委、江苏省委军委的一个重要联络点,周恩来、杨殷、彭湃等军委领导人,经常到此秘密开会。

--------------------------------------------------------------------------------

  1929年8月24日下午,彭湃在经远里召开省委军委会议,由于白鑫叛变告密,租界武装巡捕和公安局的中国包探包围了经远里,彭湃不幸被捕。

  营救未能成功,8月30日,彭湃在龙华警备司令部内英勇就义,然而他的誓言与信仰被深深镌刻在这里,在岁月流逝中依然熠熠生辉,留予后世瞻仰。

--------------------------------------------------------------------------------

  04黄葆戊故居

  在新闸路1316弄的弄口过街楼上,有着“慈孝村”三个金色大字,它出自著名书法家黄葆戊之手。

  黄葆戊定居上海后,担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负责审定、校对出版旧存宋人画册等书,后任馆美术部主任达20多年。一九三六年,他在慈孝邨建好以后便租了一套,从那时起就一直住在这条弄堂里。

  黄葆戉旧居是一栋新式里弄公寓,砖混结构假三层,木门钢窗,双坡屋顶,屋前还有矩形的天井。

  文革开始后,“慈孝邨”三字,以及上款“民国二十五年九月”,成为首当其冲的破四旧和革命对象。所幸的是,匾额并没有被砸掉,而是用水泥给涂掉了。

--------------------------------------------------------------------------------

  2005年,工作人员将涂抹在匾额上近四十年的水泥一点点敲开,才恢复了匾额的原貌。

  抗战时期,黄葆戉辞去了商务印书馆的职务,以卖书、画为生,生活十分清贫,在这里度过了他淡泊一生。

--------------------------------------------------------------------------------

  05刘体智故居

  新闸路1321号靠近陕西北路口,有一座神秘的藏宝之地,这里是上海滩现存唯一的一幢近代旧式私家藏书楼,同时,也是民国银行家、收藏家刘晦之的旧居。

  刘体智生平爱好文物、古籍,所藏以甲骨、青铜器、各种古籍版本和旧抄本闻名于世。

  住宅约建于1920年,坐落在一个中式花园里,高四层,立面简洁,是简化的古典主义风格,细部雕刻着中国传统建筑的装饰图案。

  小校经阁建于1912年,矗立在内院尽头,为砖混结构。它模仿了中国传统藏经阁样式建造,这里曾经收藏了500箱、10万册的古籍线装书。

--------------------------------------------------------------------------------

  如今,这里的藏品早已不在阁中,捐献殆尽,周围陆续住了二十多户普通的人家,这里一石一木,掩映在一半明媚与一半光影之中,似乎还留存着往日的温度。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游上海 作者: 责任编辑:程丹妮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