侬好上海> 综合

福州路文化周近日举办 “文化第一街”想重拾流量担当

  10月13日到19日,第十五届福州路文化周举办。这几天,福州路的氛围像过节一样喜庆:不少沿街商户在店门口竖起漂亮的活动与促销海报,橱窗陈设装点一新,街角公共空间上演小型户外戏剧,时尚的合影海报墙吸引不少年轻人来“打卡”。福州路文化周已举办14年,之前没啥大水花;今年可不一样,沿街商户都希望能弄出些动静,吸引更多人关注。

  作为上海最知名的文化街,福州路近10年却显颓势,文化影响力与辐射力衰减。福州路如何适应时代发展,通过调整转型延续曾经的辉煌?记者调查发现,在福州路上,一些店家自主调整业态,吸引年轻消费者走进福州路、走进店铺,甚至为了买本书而排起长队。

  福州路,东起中山东一路,西至西藏中路,约1600米长。从20世纪初起,福州路就有“文化第一街”之称,最多时福州路一带有大小书店300余家。中华、大东、世界、传薪、开明、商务等大型书局书店先后开设,周虎臣、周兆昌、曹素功、胡开文等笔墨庄纷纷迁入。20世纪30年代,到福州路书店“淘宝”、到沿街茶楼喝下午茶,是文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岁月流逝,福州路一带书店开开关关,但书店在这条路上一直保持着高密度,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仍具有很高的文化影响力。1998年12月30日上海书城福州路店开业,营业面积超一万平方米,大手笔的七层零售空间,开张初期要花三元买进场票,读者仍争先恐后探店。

  除了书店,福州路上的各种小店也富有魅力。百新书局董事长曾琼在20世纪90年代进入一家法资外企工作,她记得,当时企业的法国同事到上海来出差,她会带他们逛福州路。“沿线有好多小店,尽管小门小脸,但走进去非常热闹,卖的扇子、砚台、刻章满是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法国同事都特别喜欢这种感觉。”

  直到2010年前后,福州路上的客流量仍很大,可谓南京路步行街后街中的“流量担当”。2010年,90后吴小凡上大学一年级,那年暑假她多次到福州路。“有同龄朋友来上海玩,我带着大家逛完南京路、外滩,都会去福州路。在福州路上可以买书、买文具、买奶茶与炸鸡,好玩好吃的东西多着呢!”她曾经数过当时福州路从河南中路到西藏中路一段的便利店,至少7家,“那时候,哪里便利店开得多,就说明哪里人流大”。

  可这几年,无论在商家还是消费者眼中,作为文化街的福州路都显出颓势。“福州路现在的人气与影响力不可与过去同日而语。”20世纪90年代进入外文书店工作的零售部经理黄波感慨。随着人们的购书习惯向网购转移,各种新型书店在上海各处兴起,很多上海人可能几年也不会来福州路买书,上海书城也不再人头攒动。曾琼过去频频光顾的那些小店,早已无法跟上时代变化。“10年过去了,上海越来越时尚,但福州路一些小店还停留在当年的业态,缺少特色,没有吸引力。”曾琼说。

  “如今,街面上冒出来的人气,不再冲着书店、文具店,而是奔着餐饮店。福州路一带的网红美食蓬勃发展。最热闹的是每年清明、中秋前,消费者在杏花楼门口排队买青团、买月饼;春暖花开时,在老半斋门口排队吃刀鱼面。”黄波说。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上观 作者:唐烨 责任编辑:程丹妮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