侬好上海> 综合

汉代崇尚肤白,唐代喜浓妆,宋代爱素雅,古代人的审美你看懂了吗?

    盛唐时期尽展浓艳红妆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是民族大分裂也是大融合的时代,反而带来了思想和精神上的自由与解放,妆容文化进入大飞跃的时代。

    “素妆时代成为过去式,用妆更加大胆。”王一帆说,我们比较熟悉的北朝民歌《木兰辞》中有一句“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其中的“贴花黄”就是一种妆容,将金箔、翠鸟或昆虫羽毛等贴在额间。就颜色来讲,花黄(也叫花钿)有红、绿、黄三种颜色,其中红色居多,绿色的又叫翠钿,多用各种翠鸟的羽毛制成。就样式来看,除梅花外,还有各式小鸟、鱼、蝴蝶、扇形等繁复的形状。一种“涂额黄”的妆容也是兴起于南北朝时期。当时女性妆容从佛像中得到启发,将额头涂成黄色。

    隋唐时期,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特别是盛世大唐,经济社会发展尽展繁荣,这一时期也达到了中国面妆史的繁盛顶峰。想象力和创造力无穷,浓艳的红妆成为当时社会的审美主流。许多女性将整个面颊染红,甚至连眼部、耳部也敷以胭脂。

    胭脂是外来品,来自西域,是从一种名为“红蓝”的花朵中提取的。汉代时期,张骞将胭脂带回中原,女子敷粉后用以之饰面。后经中原改良,加入牛骨髓制作成黏稠的红色脂膏,装于陶瓷器皿中。魏晋南北朝时,胭脂的制作工艺更为成熟,出现了便携式、纸片状的“金花胭脂”,还有以丝绵蘸红蓝花汁而成的“绵胭脂”,类似现在的腮红液。

    眉妆在中国古代的地位高于眼妆,古典诗词中以“远山黛青”“翠螺玉舒”等华丽辞藻来描写女子的双眉。“古人将眉毛称为‘七情之虹’,因为它最传神,能使面部更加立体。”王一帆说,与秦代流行“蛾眉”、汉代崇尚“八字眉”不同,唐代是眉形最为纷繁多样的时代,短眉、长眉、细眉、阔眉,变化无穷,还被赋予远山眉、桂叶眉、鸳鸯眉、垂珠眉、拂烟眉、倒晕眉等不同称谓,达到数十种。盛唐时期,女性还会将原始眉毛刮去,流行把眉毛画得阔而短,形如桂叶或蛾翅,元稹诗云“莫画长眉画短眉”。

    王一帆复原过唐代著名的酒晕妆、桃花妆、飞霞妆等。她说,唐代《弈棋仕女图》中,有一位脸上染满红霞的女子,若酣醉后的模样,名为“酒晕妆”。这也是一种极致的红妆,需要涂上厚重的胭脂,再向四周晕染,最受面部饱满的女性的喜爱。当今时尚秀场上,也出现过这种满面红晕的形象。而飞霞妆是先涂胭脂后敷粉,整个妆容看上去就像天边的晚霞,若有似无,比较动人。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上海热线综合 作者: 责任编辑:程丹妮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