侬好上海> 综合

上海市人大代表忧心街头小店的复苏: “居民需要他们、惦记他们”

老顾客尽力买买买,都想帮他们一把

“我去马路对面的蛋糕店买点心,发现很多店的生意大如意,店主眉头紧锁,来的老顾客见此都尽力买买买,想帮他们一把。”德甄感叹。

疫情期间,德甄所在小区团了个理发的师傅。这家理发店就开在居民区,理发师傅原本剪一个头收20块,但居民们主动要求给30元。一开始师傅不收,还是小区居民给他做思想工作,“生意停两个月,店里分文未入,你剪个头太不容易,就是收40元我们也愿意。”师傅感动得眼泪都掉下来,后来每人收了30元。

德甄代表看到常去的店门杂乱的样子感到心疼。

“这是街边小店特有的人情味、烟火气,小店与邻居街坊形成了特定紧密关系。疫情中,虽然很多关店了,但彼此互动更频繁了,也拉近了距离。”德甄说,疫情期间三姐妹网上教她保养秘方。小区大门一打开,她就提着自家煮的红烧肉给她们送过去,“我就是想让她们知道,这里的居民需要她们、惦记她们,希望她们能扛过这波危机。”

在施政看来,在这波自救行动中,这些街边店主可能要重新思考和定义自己的生态位。“很多人可能熟悉太古里、淮海路,却未必熟悉自己家门口的小店。而两个多月的静默,他们开始熟悉自己家门口的小店,有过一段共患难的休戚与共。对小店店主来说,同样也是如此。

代表们注意到,疫情期间很多小区的团购群,在复市之后并没有消失,有的还在继续开团。施政发现,家门口一个面包馆原来一直以年轻人为消费对象,在与社区的团购接触中,他们发现,很多老人的早餐餐桌上少不了白面包,虽然利润低一点,但不失为一个颇为稳定的客户群。疫情过后,这些团没有撤掉,小店也依然保持着白面包的供应,并通过团长将面包送到老人手里。大家构建了很好的信任关系,这家小店也多了新的客户群。

疫情期间很多居民解锁了不少新技能,在家添了不少烤箱、小电炉。一些店主就调整经营策略,开始尝试卖一些半成品、预制品,效果也很不错。

愚园路上有家咖啡店,开门营业第一天,店主就收到了附近居民发来的50杯订单,这种实打实的支持给店主带来很大的信心。她在咖啡的外包装上花了心思做了重新设计,每一句话、每一幅画都倾注着她对这些居民的感恩之情。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 责任编辑:梦想天空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