侬好上海> 综合

昏暗破旧的通道,如今成为网红打卡地,他们做了什么?

    提亮,从路到园

    苏州河边的M50创意园区内,纺织纱厂的工业遗存大大小小错落其间。外墙的旋转楼梯若隐若现。打扮时尚的年轻人往来穿梭,每一个拐角、每一间屋子,或许都能遇到惊喜。

    作为上海当代艺术的聚集地之一,这片园区的工业风格似乎显得理所当然,甚至给了艺术气息某种加分。

    然而微更新,依然迫在眉睫。

    厂房与厂房之间,有几条狭窄、逼仄、长年不见阳光的通道。紧挨4号楼的通道,其狭窄、昏暗程度曾为其中之最,可偏偏园区南片唯一的公共厕所正位于此。更新之前,“要不是为了上厕所,我绝不会走这条路。”一位路人这样表达,“厕所也暗,晚上有点吓人,使用不太方便。”

    面对如此消极的空间,M50园区起初的诉求简单直接:提亮。常驻M50的艺术家、公共艺术策划人刘毅受邀,为这条弄堂设计路灯。

    刘毅了解4号楼的前身是纺织厂车间,熟悉两边的画廊、工作室。“通道也是公共空间,是游客可以漫游的空间。”刘毅说。他与M50艺术总监叶蕾经过一番商议,双方达成共识,调整了更新方向。

    装几盏路灯只是一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方法,倒不如用艺术手法把通道当成公共空间,当作常态化的公共艺术舞台,既能表达这方土地的历史文脉,同时又和当下的人、现场的环境发生关联。“M50弄堂计划”由此诞生。

    在刘毅看来,不用大兴土木、大动干戈,公共艺术同样可以为社区、园区的共建与更新出一份力,如果做得恰如其分,与场地匹配度高,那将会产生超乎想象的效果。

    “以艺术这样的软活动介入,激发人与人的互动关系,以开放的公共空间作为年轻人的艺术实践教育基地,以丰富的共创策划来联动社区居民、游客和艺术创作工作者。”刘毅如此概括更新思路。

    那么,这些昏暗的弄堂,究竟该用哪些艺术内容去提亮呢?首先还是调研。

    2017年,M50园区曾经展开了一场壁画墙绘活动,同样是由刘毅带领团队创作的。

    通过墙绘,工业遗存与它过去的文脉有了呼应,又因为园区当代艺术的氛围,显得独特又贴切。

    这一次,却不仅仅是墙绘那么简单。几条弄堂是一个个立体空间,如何在创作艺术作品的同时,又确实对弄堂功能起到提升、更新的作用?

    刘毅拿德国鲁尔工业区的更新作为对标参考。

1 2 3 ... 5 下一页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 责任编辑:梦想天空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