侬好上海> 综合

排队要去 天冷要去 上海人为啥如此热衷这件事?

参观者与文化艺术的“双向奔赴”

从浙江专程到上海来参观珍藏展的林女士,看到一个父亲牵着女儿在一幅画作旁安静等候,逐步移至画的正前方时再将女儿抱起,轻声介绍画中的故事和特色。林女士在小红书上写下笔记:“喜欢艺术的人好温柔啊!”

记者在现场看到,尽管每天排队等候入场的参观者队伍蜿蜒逶迤,等候入场的时间却并不算长;每幅画前虽常常围拢观众,后排的人们大多安静等候,即使有人停留时间较长,也鲜有人催促抱怨;虽然不时有人拍照不小心触发警报,工作人员会快步上前检查并提醒。在社交媒体上,不少参观者也在交流“攻略”,有人提醒观看作品介绍时可以把中间位置让给其他参观者,有人建议如果想拍照最好选择每天下午最后一个预约时段,“先参观,最后拍照。”

参观者中不少带着孩子认真观展的家长

“这些参观习惯,都是一次次好展览修炼出来的。”文博爱好者薛封记得,2002年自己上大学时,为看《清明上河图》在上博排了6个小时的队,有人带着放大镜去看;2014年,淮海路上K11购物艺术中心把莫奈的多幅《睡莲》带到上海,人们拥挤在商城地下一层,踮起脚尖将身体往前伸,期望与大师作品更近一点。对于公众排队参观展览,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曾表示是“好事”,“出现拥挤,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我们国家进步,观众的文化需求提高了。”

需求带来供给,近年来上海每年各类展览数以千计,高品质展览也越来越多。当年让薛封“踮起脚尖”的“印象派大师·莫奈特展”是莫奈在中国内地首次个展,而前年年底,被称为印象派开山之作的莫奈《日出·印象》,也已在上海展出。不少上海市民把“看展览”当作“日常”之事,甚至敢对大师作品“评头论足”。薛封记得,莫奈特展时有个孩子说这个画家是近视眼吗,周围的人都笑了;但这次珍藏展上有孩子在提香的画前问“画家喜欢胖胖的人吗”,旁边的人鼓励他“你抓住了一个重点”。

珍藏展上,梵高与莫奈的作品依然是人气最旺的展品之一。在一些专业人士眼中,西方艺术史上“文艺复兴三杰”时期和印象派时期是中国普通观众熟悉并更易接受的阶段,然而近几年上海举办的展览中,这两个时期的“大师特展”已遍地开花。

“高品质的展览除了有大师名作,也要引导观众拓展审美、提升眼界。”有业内人士表示,此次珍藏展一处细节是以“大师名字+时代特征”的方式为不同板块命名,引导观众欣赏比较,并带来国内观众不太熟悉的北方文艺复兴和北欧绘画,“策展人不能仅仅迎合观众的口味。”

艺术与商业可以双赢

此次珍藏展是2008年以来上海博物馆首个售票展览,也是去年上海出台《上海市公共文化设施收费管理办法》后公共文化机构首个收费展览。

艺术脱俗,办展却要处处计算成本。此次展览完全由上博自筹资金举办,成本非常高,仅52件作品保险估值就超60亿元,仅梵高的《长草地与蝴蝶》就达10亿元。反复测算后,上博把普通票价格定在100元。

出乎意料,许多观众欣然接受,甚至有人觉得票价太低,要提高票价“筛掉打卡拍照的人”。

“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如何通过自有运作提供更好的展览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褚晓波说,合理合规收费与公益性并不矛盾,此次展览并不以营利为目的。但国有博物馆同样面临拓展自身造血功能的挑战,“推出收费的临展特展,是博物馆减轻财政负担的有效途径之一,也能让观众在国内看到世界顶级的文物艺术品。”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 责任编辑:梦想天空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