侬好上海> 综合

孩子买盲盒竟是不想被孤立?上海消保委建议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文具盲盒

孩子反复购买文具盲盒的原因竟然是不想被孤立

既然高额溢价的文具盲盒在质量上没有任何提升,为什么孩子们却乐此不疲地购买呢?原来孩子们在学校是要与同学进行交往的,文具盲盒捆绑的IP文化属性,让其成为孩子们沟通交流的社交“硬通货”,不买文具盲盒的孩子与同学们没有共同的话题,很容易感受到被孤立。所以很多孩子要家长购买文具盲盒实际上是想融入某种特定的社交群体。甚至我们在访谈中发现有极端案例,孩子大额购买文具盲盒是想更好的与学习成绩好的同学交朋友。还有部分家长将文具盲盒作为奖励孩子的一种方式,如果考试成绩达成家长设定的目标,就为孩子购买想要的文具盲盒。此外,能拥有隐藏款盲盒是许多孩子展示自身价值的方式之一,攀比之风也可能随之而起。

我们就“什么是大家课余时间谈论最多的话题”随机对100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访谈发现,18%是喜欢的明星,23%是喜欢的影视剧、歌曲或文体项目,24%是喜欢的网络游戏、漫画等,31%是学习和考试成绩,而盲盒(包括文具盲盒)达到25%,仅次于“学习和考试成绩”这个话题。可见文具盲盒在学生群体当中的社交属性和话题粘性不容忽视。

文具盲盒可能让一些自制力差的孩子成瘾

“文具惊喜套装”“文具魔盒盲盒”等带有博彩性用语的文具产品对孩子们的吸引力很大。孩子反复购买文具盲盒的现象,让人意识到了孩子染上“文具盲盒瘾”的可能性。

心理学家斯金纳曾做过著名的“斯金纳箱”实验,恰好解释了未成年人对盲盒一类产品成瘾的心理机制。斯金纳将小白鼠关在一个箱子中,每当小鼠按压杠杆,就会掉落一颗食物。这就让小白鼠记住了“按压杠杆=有食物”,这个时候小白鼠一直按到吃饱了也就不会再按了。后来改变投放规则,如果食物投放与按压杠杆之间没有规律、完全随机的话,神奇的事情就出现了。因为小白鼠完全无法预测按压杠杆会不会有食物,它便会一直不停地按压,即使吃饱了,也会继续按压杠杆。简单来说,这个时候的小白鼠爱的不再是食物本身,而是“赌赢了”的感觉。

上海迪博大数据研究所对586位家长进行的消费调查结果显示:反复购买文具盲盒的青少年比例高达84.0%,就是源于类似于博彩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刺激感。当然,这种致瘾性不会发生在所有的孩子身上,但相关心理学家表示对于小部分自控能力较差的未成年人来说,会对盲盒中不确定的产品产生较强的期待感,这种期待感可能会逐步“成瘾”。

"文具的内在商品价值属性是为了更好地辅助孩子们学习,是孩子们学习文化知识、培养兴趣爱好的工具和帮手。简约、朴实、环保、实用才应该是文具应有的追求,而文具盲盒其实是利用了未成年人尚处于人格塑造和思维完善过程中,不具备成年人的自制力和自控力的这一特点,从而获取更多的商业利益。"因此,上海市消保委建议立法禁止以盲盒的形式向未成年人销售文具。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东方网 作者: 责任编辑:梦想天空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