侬好上海> 综合

“前任盲盒”悄然火了:160一个,开出一堆两三块钱的“垃圾”?

“情感bot”升级版?

不过,在众多前任盲盒的销售信息中,也有一些账号是的确有正常交易的私人账号。有人销售的盲盒价格只需个位数,“希望你听一段故事”,还有人在评论里与其他人互动,相互鼓励。

“其实是搬家要处理掉现在的东西,看到前任盲盒很火,想试试能不能处理掉。”在二手交易平台上出售前任盲盒的孙女士说,自己打算回老家发展,和前男友对未来规划不同,分手充满遗憾。尽管盲盒没卖掉,她却数次讲过自己的故事,“心情平复了。”

将自己的感情生活告诉陌生人——尽管在一些网站的小组和社交媒体上的“情感bot”早有先例,但在许多关注前任盲盒的人看来,更像是一种升级版的倾诉与围观。在网络语言中,bot是机器人robot的缩写,意为不带感情色彩地“搬运”倾诉者的故事。而装有见证一段感情关系实物的前任盲盒,无论开出什么,都让人的窥探欲进一步满足。

“东西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背后的故事。”从事编剧工作的鑫蕾出于好奇购买过一份看起来还算真实的前任盲盒,打开后有一个票据收集本,装满了林林总总的票据,时间最早是两张2015年的演唱会门票,最后则是2022年一张单程车票,“光是这些票据就可以脑补出一场充满遗憾的故事。”在她看来,前任盲盒更像“行为艺术”,“由物去构建他人的一段人生。”

卖故事还是隐私?

当开出全新手机只是噱头后,“故事”成了前任盲盒的“最大卖点”。一些销售者在发布的盲盒信息中,明确会“附带手写故事”,甚至有人晒出合影、信件往来和聊天记录。还有开箱博主收到的前任盲盒里装有U盘,里面有双方交往时拍摄的照片和小视频等。

“人的窥探欲该不该被无限满足?”曲鹃不太理解买卖双方的动机,“换位思考,如果我的男朋友分手后将东西打包销售我可以理解,但如果附带我们的故事甚至聊天记录,我会觉得受到极大的冒犯,很担心隐私泄露。”

一些法律界人士也表示,即使分手之后,感情依然是两个人而非单方面的事。根据《民法典》规定,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自然人享有隐私权。“把包含有大量个人信息的信件、聊天记录等内容出售或附赠给陌生人,这本身就是一件极高风险的事。”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 责任编辑:梦想天空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