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增加体育设施、保证体育课时及每天2小时校内外运动……上海出台新规推动中小学校体育工作高质量发展

  新建学校严格按标准配置体育场地,配齐配足配强体育教师,进一步保障中小学生体育运动时间,将每年9月第3周的星期六设为社会体育场馆“青少年健身公益开放日”……近日,上海市委教育印发《上海市促进中小学校体育工作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文件提出,力争用三年时间,进一步健全教学、赛事和评价体系,完善家校社协同共育机制,强化场地设施和师资队伍保障能力,增强学校体育发展活力和育人成效,让更多的学生热爱体育运动,更多的学校推动体育工作高质量发展,更多的家长和社会力量支持体育教育,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稳步提升,越来越多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从校园中走出。

  《行动方案》提出六大行动,包括:场地设施升级行动、教育教学提质行动、赛事育人增效行动、家校社协同共育行动、多元评价引领行动、组织保障强化行动,共20条具体措施。

  上海将全面提升校园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水平和保障能力,为学生参加日常体育锻炼提供有利条件,推动落实场地设施建设标准,新建学校严格按标准配置体育场地,“五个新城”及有条件的郊区进一步提高标准,推进“一校两运动场”建设,36班及以上规模高中原则上须配置400米环形跑道;将青少年学生作为重点人群纳入区域体育场地统筹保障范围,推动场地设施拓展升级, 灵活打造“微操场”,建设校园体育运动智慧场景,推广运动休整室;鼓励社会场馆资源为学校提供支持,鼓励向学生公益开放,并将 每年9月第3周的星期六设为社会体育场馆“青少年健身公益开放日”。

  上海将聚焦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实施“知识 体能技能”课程内容,基于“双新”要求,深化“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方式转变,因材施教改进教学方法,以高品质育人理念、育人课程、育人课堂引导育人方式变革。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教学模式,教会学生科学锻炼和健康知识,促进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掌握2-3项运动技能。进一步保障中小学生体育运动时间,保证小学每周开设5节体育课,推动落实初中每周开设4节体育课,推动高中每周开设4节体育课,保障每天校内外运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以数字化手段赋能课堂运动监测,提升运动强度,确保运动安全。强化师资队伍配备,配齐配足配强体育教师,大力培养体育名师、领军后备人才和有教练员、裁判员资质的体育教师。

  上海将挖掘体育赛事的育人价值,拓展育人功能,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训”,实现以赛育人,发挥赛事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促进养成顽强意志品质、弘扬体育精神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将建全分层赛事体系,打造2-3个品牌赛事,丰富锦标赛、阳光体育大联赛设项,试点举办体质健康专项赛,推动各区举办体育节,学校每年至少举办2次校级运动会。

  上海将构建家校社一体化工作体系,形成机制健全、联动紧密、科学高效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平台,合力推动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升。如:发布青少年体育运动“地图”、支持社会机构向学生提供公益服务、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数字画像、学校配置AED等应急救护设备。针对存在体质健康不足的学生,制定包括增加校内外锻炼时间、调整饮食习惯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专业指导等。

  上海将用好评价指挥棒,围绕态度、行为和成效,建立科学、多元的评价机制,激励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引导学校提升办学能力,落实教育评价改革要求,树立全面育人导向。将学生参加比赛、运动技能情况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定期评估课时、师资及场地情况,建立问题清单并落实整改,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纳入对各区、学校绩效考核评价,纳入督政、督学范围;学生体质健康持续下降的区,对相关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负责人进行约谈等。

  《行动方案》强调,各区党委和政府要加强统筹领导,将学生体质健康提升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强化总体谋划、资源布局和投入保障。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文汇报

沪ICP备09025212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