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第一美女"今昔对比照   劳力士手表涨幅惊人   刘嘉玲80年代尺度这么大   惊艳绝伦的水滴作画   老上海奢侈的生活   曹颖大变脸简直认不出   中国十大夜景城市   这些不老女星辣眼睛   “试离婚”逐渐流行   国外精美的饼干包装   邓超最爱的竟不止孙俪   理解“女权”这件事   买二手房需注意七大风险   房价不会疯涨 但降价难   人社部回应社保养老问题   

勇于创新 东华大学新锐设计师作品发布

http://hi.online.sh.cn 2017-04-14 15:32 稿件来源:上海热线
点击图片看下一页

    4月12日,东华大学与上海时装周联手在静安800秀发布了东华大学新锐设计师作品,集中展现“东华新锐设计师”培优支持计划成果,其中一名优秀设计师的作品将在6月代表东华大学参加在伦敦举行的伦敦毕业生时装周。这些新锐的设计力量凭借勇于创新的精神,以独特的创意和对艺术与设计的热情,为这场时尚创意聚会注入新的时尚内涵,作品融合了设计师们对时尚、设计、艺术、技术、材料、工艺等多方位的理解和表达,诠释了“精致东华•设计工匠”的精神内涵。

    本年度参加上海时装周的9名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的新锐设计师分别来自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中日合作)和服装设计与工程三个专业方向,其作品分别由时尚成衣和时尚创意两大类的服装设计作品组成。不同专业之间在设计上碰撞展现出各自的特色,在服装创意上勇于创新,设计与视角上又具有不同的侧重,在时尚与艺术元素上体现出文化的多样性,在制作工艺上非常精良,而且在材料使用上呈现多元化,并通过材料改造实现新的设计外观,进而全方位呈现学院服装学科三大专业方向的教学优势和特点。

    以培养优秀青年设计师,发掘新生人才为目标,学院一直以来为学生搭建与社会接轨的平台,创造展示和走出去的机会。“东华新锐设计师”培优支持计划就是让新锐力量完成从本科生到社会人的角色转变的平台。此次专场秀从艺术到工艺、材料到技术、艺术到工程、以及从作品构思到成品完成无不体现着即将毕业的年轻设计师的才智和跨领域和专业的交叉,诠释了“精致东华•设计工匠”的主题与精神内涵。

    设计师们在设计创作中有的融入日常生活中所思所想,有的通过设计表达他们对传统或现代艺术、东西方文化、以及时尚潮流等方面的独特见解,或结合国外交流学习时的所见所闻。设计作品在材料的使用和再造以及工艺制作和处理上都十分考究和别出心裁,在设计创意上勇于求新求变,同时一些设计中也流露出多元文化的影响。总之,服装多样的表现形式表达了设计师们独特的个人设计精神,同时也传递着事物的善与美。

    雷蕾设计系列《Contradiction Space》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学生雷蕾的设计系列《Contradiction Space》,取材于空间结构元素,利用方形元素进行拆分与重组在服装上来产生变化,探索更多趣味性并且具有冲击力的造型风格。设计上融合街头运动风与混搭元素,通过巧妙的版型组合、不同面料的拼接、色彩的碰撞以及几何元素的拆分与重组,表达对解构主义和矛盾空间的重新认识。雷蕾同学曾在第十届施华洛世奇创意设计大赛和第十二届NAFA杯中国国际青年裘皮服装设计大赛等多项专业赛事中获奖,通过实践参加各项专业赛事极大提高了实践能力和设计项目实施能力,关于设计工匠,她认为:“设计师的工匠精神体现在对自己作品的专心的程度。从服装作品的图稿,版型,样衣,成衣的完善,鞋帽的搭配再到系列作品的发布,都需要整体的把控能力与细节的控制,用心诠释自己的设计。”

    姚瑶设计系列《Face To Face》

    服装与服饰设计(中日合作)专业学生姚瑶认为物尽其用是对事物做到极致的概括,而物超其用是对匠人精神一种新的理解。在精益求精的基础上有突破和创新,以匠人精神赋予服装更生动的表达。她在设计系《Face To Face》中选用“吸管”这一种非服用材料,通过对图案立体表现的理解,结合热熔的工艺技术,安排每一根吸管安插的位置并固定。制作过程需要精准的位置把握和对工艺的熟练运用,使得几万根吸管的组合在服装中有了新的表现形式。

    于洪旭设计系列《self-parody》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学生于洪旭表示他的系列设计作品《self-parody》是一次基于服装可穿着性的实验,是在保证服装穿着合理性的前提下,打破传统服装原有结构的设计尝试。他在大胆创造有趣新颖的服装结构的同时,坚持内敛、繁复和实验性的表达。为了借助特定工艺实现设计效果,他联系了多家工厂进行合作,尽可能通过已有的技术和资源,将系列作品制作地更加完善,把工艺和版型的细节做到精致。此外,同场其他新锐设计师的系列作品如齐正的《日常行为学》、熊悦廷的《Blue Moment》、王晴的《Capricious》、王子彤的《Enter the Void》、王漪清的《Transgender》、及李嘉宝的《Bethlem》逐一亮相,展现了他们别具一格的创意。

    专家评委评述设计亮点

    “新锐设计师”的评选注重设计师对新理念的表达,此次邀请到时尚界、设计界和行业内的专家和学者,基于设计师对面料、材质、色彩、造型、个性等全方位的组织和掌控能力,对不同设计系列的艺术表现、设计概念与呈现方式、商业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选。评委们表示此次新锐设计师们的作品艺术气息浓厚,从作品里边,可以看到设计者的前瞻性、开发性、开创性和全新的意识概念的综合表现。在色彩应用、材料与工艺上进行了很多尝试性的创新,尤其一些非纺织类的材料的应用十分巧妙,极具创意性,更具有系统化设计的品质,而且设计中结合应用了不同的设计元素如系扎、大廓型、解构等与主流流行元素进行结合,以设计与创意为主导,紧贴市场和时尚领域,最终服务于生活。

    依托新锐计划谋求更高发展

    “东华新锐设计师”培优支持计划是为综合型和创新型设计人才的培养专门设立并于2015年正式启动,是学院结合卓越设计专业综合改革的建设工作以及教育部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工作,每年从学院不同专业毕业班学生中选拔出优秀毕业生亮相上海时装周。该计划为毕业生搭建了一个与外界交流的平台,让新锐设计人才完成从学院人到社会人角色的完美蜕变,优秀的设计师们也可以借此展示自己的设计才能。此次展示也是该人才培养计划实施以来的第二次展现,去年的新锐们,都已在各自的征程上,经过了本科毕业后的一年,让我们对他们如今的发展情况进行些了解:2016年新锐设计师的金奖获得者卢政,他的作品已参加了伦敦大学生时尚周,并在2016年美国艺术时尚基金获得大奖,目前准备去伦敦读研究生;而王棱煜目前已就读于英国伦敦时装学院研究生;香佩轩的设计获得“可着艺术”三等奖,也在准备去伦敦读研究生;另一名新锐获得者夏天目前就读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学院的研究生。依托学院学科交叉与综合时尚人才的培养方式,围绕综合型和创新型设计人才的培养目标,“新锐培优”贯穿于本科生的培养教育,以精妙的设计构思,精细的工艺,精致的作品来培养新型人才,将艺术与工程、设计与艺术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不断发掘新生力量,为学生们提供专业的平台和机会,让优秀的青年设计师们秉承东华大学的创新精神,追求卓越,追求突破。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选稿: 王玮

  • 分享到:
爆料电话:52122211  给热线提意见
复制地址
浏览器限制,请复制输入框中链接和标题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条款 | 广告服务 | 频道合作 | 站点地图 |
 许可证编号:3112006002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4]0028-028号 营业执照信息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上海青年公益门户网站 放心搜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