侬好上海> 大咖> 图文信息

王国平谬论复旦“抄袭门”也许每个人都是推手

2018-07-17 14:10:17

  编者按:王国平,著名电视导演,中国MV鼻祖,早在微时代来临之前,王国平就超前地专注于篇幅短小的MV、广告片、形象片、旅游片、微电影等微影视样式的发明及创新,媒体称他为“中国微影视第一人”。其形象宣传片代表作有:上海世博会宣传片、上海城市形象片、上海旅游形象片、上海绿化形象片、杭州休闲形象片、同济大学形象片、上海电信形象片等,还有浦东、卢湾、松江、闸北、安亭、静安等城市形象片,他所倡导的“原创、首创、独创”精神和追求的“唯美、优美、完美”境界,使其在中国微影视的创作和拍摄中独领风骚,屡获大奖,王国平因而荣获“中国百佳电视艺术家”、“中国百优青年文艺家”、“六十年新生活第一人”等多项殊荣。

  前一阵,复旦形象片涉嫌抄袭事件,掀起了一浪又一浪的网络狂潮,让人膛目结舌,自2015年5月31日复旦校方发了一份调查公函后,至今已过三周却仍无结果,平心而论,复旦涉嫌抄袭日本东京大学形象片的丑闻并非是一个简单的偶然事件,复旦的“毁于一旦”,乃至被讥讽为“复制大学”、“复印大学”等都强烈地折射出当下社会所存在的诚信缺失、抄袭成风、剽窃侵权、制假横行等诸多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复旦“抄袭门”所刮起的网络“龙卷风”瞬间就将许多虚伪的面具、虚假的表象、虚幻的景象、虚情的做作彻底撕破,人们在惊愕和颤怵之余,不得不反思许多本质问题,于是,我们也不得不再从宏观到微观,从主观到客观,从创作到操作等几方面再作一次最专业的深度分析,以此为契机,来重新构建中国当今社会的诚信体系,并强烈呼吁和大力提倡原创并尊重知识产权,唯有此,上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才能落到实处和小处,才真正有希望。

  一,从客观上讲,有人妄称目前中国特色的初级阶段俨然已成抄袭制假的温床,似乎也不无道理,因为我们几乎所有人都深陷其中又不能自拔,却自觉或不自觉地已成为一些山寨或假冒伪劣产品的无形推手。

  中国是制造大国,但制假事件却屡禁不止,从三聚氰胺、毒奶粉,高考代考、到商界大佬学历文凭造假,乃至偶像畅销作家抄袭、高收视率电视剧编剧抄袭……以至复旦形象片涉嫌抄袭!中国式造假巳无处不在,无孔不入,国人早已麻木不仁,见怪不怪,其根本原因是许多人已将一味追名逐利作为最高奋斗目标,甚至有些人为达目的,而不惜运用一切手段,由此社会诚信丧失,道德底线溃败。有人说,政府法律不健全,处罚不严厉也助长了弄虚作假、剽窃抄袭者的投机心理,以至形成了目前不以抄袭为耻、反以造假为荣的畸形社会心态。大学是原创精神的孕育摇篮,连摇篮都出问题了,那怎么还能奢谈培养创新型人才呢?这让上海打造全球科创中心情何以堪?

  复旦“抄袭门”,其实就是当今市场经济社会造就的奇葩,也许每个人都是推手,因为某些电视台为了广告费和收视率可以狂播抄袭琼瑶的电视剧,许多年青人明知偶像作家有抄袭劣迹却依旧狂热崇拜他,我们每个人有无反省,我们自己到底消费了多少盗版和抄袭作品及山寨产品?不反腐可亡国亡党,不讲诚信则可亡民亡心,全社会今天并未形成抄袭造假零容忍的惩罚机制和舆论环境,才使某些人仍怀着侥幸投机心理肆无忌惮地不断山寨抄袭,甚至蔑视法律,这就是当下社会之怪现状。

  二,从主观上讲,畸形“官本位”和片面“成功学”已侵蚀到有些人的心灵,由此孕育并造就了一批急功近利的投机分子,还助长了许多人投机取巧的赌博心理和一步登天的暴发户浮躁心态。从报道中我们得知该片制片人意在创新和突破,并承认曾参考过东大形象片,由此我们妄加推测,制片人或许欲借用东大形象片的特殊视角和新奇创意来吸引眼球并产生轰动效应,进而也许为自己捞取一点政治资本,为在仕途上可能更上一层楼而搏上位。其实,这也是华而不实、一夜暴富的变态心理在作祟。我们不少人对弄虚作假已习以为常,又长期受到投机取巧、一举成名者的蛊惑和煽动,对抄袭的严重后果并无预估,于是,很多人都盲目崇拜一夜成名的所谓成功者,而不论其是否触及道德底线,用何肮脏或卑劣手段和路径。

  三,从操作上讲,就事论事分析复旦形象片涉嫌抄袭事件,那就是复旦主管部门找了一个伪劣制作团体生产了一个山寨产品。首先是该团队毫无原创能力,水平有问题;第二是该团体恶意抄袭,道德有问题;其三是冒天下之大不违并开国际玩笑,脑子有问题;第四是敢于抹黑知名学府复旦,胆量有问题……我们不竟要责问,复旦主管部门事先有无认真考察并验证该团队拍摄形象片的资质、经验、能力、水准?该团队之前有何形象片的成功案例?该导演有无形象片的成功作品?

  复旦形象片涉嫌抄袭后,校方虽专门成立了调查组,但如此简单的事情,正式调查报告却迟迟未见出笼。于是,我们不得不从专业的角度对此予以科学地分析,因为影视制作与文学创作截然不同,它是属于集体创作,而非个人行为,此次抄袭,必定有主导者,而主导者无非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是该片委托制作方的创意和文案或导演主导抄袭,其目的无非是为了获取摄制合同和商业利益,于是不惜运用剽窃的创意,欺世盗名,而制片人和复旦并不知情,完全被蒙在鼓里,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复旦蒙冤背了黑锅,它与校友及网民一样,也是受害方,而且是直接受害方,而外包摄制方则涉嫌以假充优的商业欺诈!二是制片人是抄袭主导者,制片人为达到复旦校庆形象片的轰动效应,他意外发现东大形象片较为特别,于是便一时冲动,找来导演和承制方按他的旨意依样画葫芦,山寨模仿。若果真如此,那制片人就是罪魁祸首,必须承担主要责任,而摄制方只是为了一己之利也装聋作哑,照搬照抄地配合执行,但也须付次要责任。第三种情况则是,制片人与导演及制作方共同合谋主导了抄袭,他们为了共同利益,误以为东大形象片并不为常人熟知,于是铤而走险,“拼死吃河豚”,以期达到一鸣惊人、万人点赞的效果。殊不知,如今已到了互联网时代,任何信息都是共享互通的,如此“掩耳盗铃”式的做法只能自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以上主导抄袭的三种情况,到底属于哪一种?相信复旦调查组会对公众有一个明确交代!

  四,从创作上讲,东大形象片也许是另类的、创新的,它从女宇航员视角反映东大,其优点是仅仅能吸引眼球,其弊端是该创意也未必能真正体现东大的灵魂精神,也许只是瞎子摸象,一麟半爪而已,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总之,该片是形式大于内容,有点新意和另类,未必是经典!故复旦毫无必要照搬照抄,退一万步说,即使这个创意是复旦原创的,它也与拥有百余年历史复旦的厚度、深度、广度、锐度和人文气质或创新精神也不十分匹配,此创意若用在工程技术大学或视觉学院等年青新潮的大学尚勉強吻合,模仿者盲目抄袭,完全是鼠目寸光、哗宠取众、投机取巧、急功近利惹的祸!

  形象片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宣传片,尽管它的最终目的和作用也是宣传,形象片也非纪录片,纪录片的忠于真实、还原现实的纪实美学,其实与形象片是大相径庭的。形象片的创作素材及拍摄对象虽完全来源于现实,但又大大高于现实。所以,形象片中的城市形象片往往所展现的城市形象是用艺术手段来升华了的理想化的城市,是艺术化的城市,是美化、优化、诗化、净化的城市,而不仅仅是用写实手法来简单纪录拍摄的真实生活中的城市。从电影美学而言,形象片的创作手法和风格应更接近于广告片和MV,三者的差别只是对象不同而已,广告片的美化对象是商品,MV的美化对象是歌星,形象片的美化对象则是国家、城市、集团或单位。形象片是高创意的微影视样式,它的创作和摄制是非一般导演或影视人所能驾驭的,即使是名导大导也不例外,如张艺谋执导铁路形象片因无创意就遭人诟病,有领导对某名导曾拍的世博中国馆形象片也不甚满意……形象片导演要具备三种影视样式的经验和才能方可胜任,即广告片的非凡创意、MV的视觉颜值、纪录片的思想深度。除长篇影视剧外,形象片是微影视中的最高金字塔,它需要导演有上述三种片子的丰富经验和综合实力,如港台不乏广告片资深导演,若染指形象片大多乏善可陈,央视上视不缺纪录片优秀导演,若涉足形象片也佳作不多,而社会上能拍摄MV、微电影的有才华年青人更是层出不穷,但尝试形象片则举步为艰,因形象片多是拍摄一个城市、集团、大学等大单位,故更需要大格局和大气势及大创意,仅会拍些微电影的屌丝或一般影视公司、广告公司乃至电视台都是很难胜任的,而形象片的灵魂则是创意,无创意的形象片便会降格为一般司空见惯的宣传片、专题片。再普及一下专业知识,即形象片一般通常是无旁白解说的,而宣传片却一律是有解说的,形象片必须要有大创意,它是加长版的广告片,如索契冬奥会形象片、伦敦奥运会形象片等。其实,复旦最早发布的涉嫌抄袭片按严格意义应称为形象片,后补发的才叫宣传片,但所有领导、记者、网民都不懂,将二者混淆,有时则统称为形象宣传片,毕竟隔行如隔山,但若按文学体裁类比,形象片与宣传片的差别如同诗歌与报告文学,一是写意,一是纪实,一是主观抒情,一是客观报道。最近网上流传的北大形象片,其实是一部微电影,它既非宣传片,也非形象片。

  形象片的创意是需要天赋、经验加才情、灵感,故复旦制片人及导演可能无此能力才万不得已出此下策抄袭模仿,所以说形象片是非一般导演及普通影视或广告公司甚至电视台所能胜任完成的,乃至大导名导,这并非危言耸听,复旦“抄袭门”就是血的教训!

  任何再干净透明的玻璃也会偶尔沾染灰尘,即使再精美华贵的青铜器也会出现锈斑,我们相信复旦自己会除去这点锈斑,百余年的复旦决不会因此蒙羞而毁于一旦,复旦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人文精神、务实精神将会继续照耀复旦前行……

  最后想说的是,当今社会互联网思维和技术革新的迅猛发展,使得导演这一职业变得不再神秘和神圣,任何普通人都可凭借一部草根的微电影而一跃成为万众仰慕的导演,即使在影视圈,现今的导演已成了捣糨糊的“万金油”、“百得胶”,编剧、摄影、美工、演员……甚至道具、剧照都可改行当导演,导演已严重泛滥和贬值。而影视设备的普及和廉价已基本打破了专业和业余的壁垒,进入影视行业已无准入门槛。这当然是互联网时代的好事,因为屌丝逆袭的愿望也许依托新技术和新媒体便会梦想成真,但与此同时,它的负面作用则是助长了弄虚作假、商业炒作的歪风邪气,资深导演的真正功力、才华、名声、经验已经全部清零,现在决定你当导演的并不是以前的履历、职称或领导及单位,而是粉丝、市场、资本、于是,导演队伍自然便鱼龙混杂、泥沙俱下,而许多商业大片其实只是导演枪手的产物,有些卖座片更是通过执行导演或现场导演实际操作来完成的,所谓的挂名导演只是有名无实。这也难怪复旦形象片会涉嫌抄袭,因为象牙塔里再也见不到真正的象牙——象牙毕竟是违禁品。

  以前,导演并不是一天练成的,但今天,一夜之间便会冒出无数导演,真正的导演在哪儿?我们的影视还需要真正的导演吗? 最新推出的IP剧《盗墓笔记》等备遭吐槽的惨况更引起了专业人士的深思……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上海热线 作者: 责任编辑:郑彩敏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条款 | 广告服务 | 站点地图 |
 许可证编号:3112006002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4]0028-028号 营业执照信息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上海青年公益门户网站 放心搜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服务举报电话:52122211-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