侬好上海> Hi热点

咦?上海“大杨浦”竟有这样嗲的老建筑

2018-10-22 05:41:26

  有熊十年前在文庙旧书摊上淘到一本民国文人姚公鹤的《上海闲话》,古籍出版社出版。将这本书珍藏至今,是因为书中对于上海旧事记载详实,议论精辟。印象深刻的是字里行间描述了诸多“海派文化”的由来,比如印象最深刻的是说上海宁骂人,“瘪三”、“茄门”原来来自英文begfor和German的音读。还有许多建筑、马路名也都系出“洋门”,像出名的诺曼底公寓(武康大楼)、泰兴大楼、克莱门公寓、爱思公寓……太多了。

  但说到具有中国古典风貌的老建筑,有熊除了想到城南的龙华塔,还有位于市中心的静安寺和游客扎堆的豫园,其它一时倒也想不起来了。但是,最近一条“杨浦区图书馆重开”的新闻引起许多上海“老杨浦”的关注。原因是,图书馆的建筑是位于黑山路上一栋80年历史的古典宫殿,飞檐大顶、梁枋藻井之间,处处渗透着中国传统建筑美的神韵。但是,据说住在附近的人很少有进去过的。有熊一住在附近十多年的朋友就说,“从来不知道杨浦居然还有这种地方?!”

  何等神秘?

  与其好奇,不如一探究竟。

  1.

  图书馆变成了“网红打卡地”

  从正门走进去,图书馆的彩绘门楼,亭台楼宇宛若“宫廷建筑”,有熊身边簇拥了几个结伴而来的阿姨妈妈,兴奋地说,“侬看侬看,这就是小‘故宫’呀,是帮故宫蛮像的。“

  她们不是来看书的,是来拍照片的。

  图书馆有几个她们必拍的景点:一楼的孔雀门。在这里,排队5分钟才能拍上照。阿姨妈妈们清一色穿着印花连衣裙,三三两两招呼着拍照,墨镜、丝巾、折扇、装备齐全,有的人还带了两双高跟鞋。

  周围年轻人不多,但也都是拿着手机自拍的,俨然成了旅游胜地。

  红缸砖地面也是这栋建筑的看点。上千片的地砖全部是从上世纪三十年代保留至今。早前地下排的是暖气通道,现在改成空调管道,管道铺设完毕之后按照当时红缸砖的编号,再一一复原。所以,现在每一块红缸砖的位置与以前是一模一样的。

  阿姨妈妈们穿着高跟鞋踩在红缸砖上的声音,踢踢踏踏,悦耳清脆。

1 2 3 ... 5 下一页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印客美学 作者: 责任编辑:徐盈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条款 | 广告服务 | 站点地图 |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4]0028-028号 营业执照信息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上海青年公益门户网站 放心搜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服务举报电话:52122211-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