侬好上海> 综合

机器替代不了的手艺!莘庄“钩花”亮相上海高定周

浦江之畔光影交错的时尚T台上,活跃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上海郊区的非遗技艺——“上海莘庄钩针编结技艺”,成为高定礼服上一只只充满未来感的蝴蝶,这是非遗和时尚的又一次成功牵手。

日前举行的“华彩东方 大美无界”第十一届上海高级定制周上,中国本土高级定制品牌“WJX婉珺玺”在复星艺术中心上演了2023“小囡梦蝶”东方美学时尚大秀。

借助上海大学上海市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PACC)的非遗研培教学项目平台,婉珺玺品牌创始人、设计师叶青与非遗传承人林花在常规的钩针编结基础上突破创新,让非遗在时尚华服上破茧成蝶,活色生香。

机器替代不了的手艺

一根针,一根线,只要约一分钟,一片完整的叶子就从林花手中诞生了。放好叶片,她又拿起针来,一边和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介绍针法,一边随手钩了一朵叠瓣梅花,“这是辫子针、短针、中针、中长针、长长针……”她右手拇指和食指捏着钩针,左手挑着纱线,中指、无名指在底下飞快翻动,牵引出各式互锁的线圈,像在变戏法一般。眼花缭乱间,一花一叶已在掌心里。

钩针编结技艺俗称“结花边”、“钩花”,是中国传统出口商品。19世纪末,钩针编结技艺通过教会逐渐在上海莘庄地区传播开来,在100多年的传承中形成了中西合璧的海派文化技艺,凭借一根针、一团线,就能变换出50多种基本针法和上千种花样。

以前,莘庄的妇女几乎人人会钩针编结,上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莘庄镇的编结加工场是重要的外贸创收场所。林花是莘庄本地人,从小就跟着妈妈、奶奶学习钩编,看着她们做各种钩编花边贴补家用。当时,知名钩针编结手艺人金龙华从服装厂拿了订单后,分发给几百位主妇们加工,从莘庄向七宝辐射到全市,甚至到长三角区域都有人参与。“我小时候,妈妈、奶奶就盼着金老师来,会天天去问,编结站的活有了吧?”

林花身上穿的一件“针织衫”是她自己钩出来的,黑色的底上钩出一朵朵彩色的团花,售价约在三四百元。“你只要入门了,就知道这种一模一样的花朵钩法并不复杂。”尽管从小就对钩编耳濡目染,但在她看来,自己真正的入门还是从2010年正式拜了金龙华为师开始,而在2012年,金龙华成为钩针编结的市级非遗传承人。

随着农村生活水平提高,愿意做钩编的人少了,到了新世纪初期,在莘庄遍地开花的钩编成了需要保护的对象。2007年,莘庄钩针编结项目被列为上海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从那一年起,金龙华持续开设公益性钩针编结培训班,为这项技艺培养接班人。在闵行非遗传承基地之一的莘庄钩针编结坊里,包括林花在内一共有7人传承着这项手艺。

在林花看来,钩针编织有机器不能替代的魅力,看似这一个结与另一个结相同,但在细微之处富有变化。“织跟钩是两种技巧,很多花型要靠手工钩法的变换才能呈现。”她拿出一个葫芦摆件,里面的葫芦是真的,外面则用钩编技艺贴着葫芦壳紧密地包裹了一层,摸上去天衣无缝,“看,这是机器绝对做不了的。”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 责任编辑:梦想天空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