侬好上海> 综合

上海中心城区这处“老破小”原址拆除建新房,堪比商品房,居民说:房价要涨了

15日21时

静安区蕃瓜弄小区

旧住房改造项目签约现场

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

截至记者发稿时

该项目二轮签约率达到98.3%

这意味着项目高比例生效

蕃瓜弄小区,前身是上海有名的“滚地龙”,1964年前后改造后成为上海第一个五层楼高的工人新村,成为上海城市更新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案例之一。如今,通过“拆除重建”方式,蕃瓜弄将实现再一次“蜕变”。没有独用厨卫、没有电梯的破旧低矮老房,改造后将变成独门独户、有独用厨卫、带阳台、电梯与地下停车库的高层新房,居民生活条件将极大改善。“不用搬离中心城区,也不用自己出钱改造,就能住上新房。能轮上这样的好事,太幸运了!”小区居民周世民说。

上海正大力推进实施“两旧一村”改造(零星旧改地块、不成套的旧住宅、城中村改造),对不成套的旧住宅,今年明确将完成28万平方米。房屋改造后,居民生活环境会有哪些改善?1000多户居民有近百种房型,最大面积与最小面积相差15倍,改造后如何确保居民公平获益?高比例生效的蕃瓜弄,探索出一条新的改造路径。

从“滚地龙”到工人新村再到原拆原建

紧邻高架,走进天目西路749弄,一个老旧破败的小区映入眼帘。蕃瓜弄,因居民在空地种蕃瓜而得名。这里是上海历经改造次数最多的小区之一,见证着上海的城市变迁。

蕃瓜弄位于大统路以东、铁路沪宁线以南、共和新路以西、天目中路以北。新中国成立前,这里多是居民用毛竹、稻草和黄泥等材料建成的成片建筑,没供水供电、没厕所、没下水道等,居住环境阴暗潮湿、拥挤狭窄,是上海有名的“滚地龙”。新中国成立后,蕃瓜弄迎来第一次改造:政府在这里填平了臭水沟、铺上了碎石路、埋设了下水道,建造了公共厕所和垃圾桶,到1952年彻底拆除了“滚地龙”,翻建成草平房与瓦平房。

但当时建造的房屋质量较差,布局也比较乱,政府又对蕃瓜弄进行了改建、新建。1961年,蕃瓜弄迎来第二次改造:作为上海第一个成片棚户区改造试点启动,蕃瓜弄动迁了1900多户居民,到1964年前后建成上海第一个5层楼房的工人新村,23幢水电煤气俱全的楼房拔地而起,也基本奠定了小区如今的形态。“当时的蕃瓜弄,可谓老闸北的地标性建筑之一。”65岁的周世民出生在蕃瓜弄,他听父母说,那时,小区门口的大统路上还设有银行、书店、食品店,理发店,旅馆、浴室等等配套设施,生活特别便利。蕃瓜弄当时迎来了很多参观者,还接待过不少到访的外宾。在上海城市更新中,蕃瓜弄也是早期最具代表性的更新案例之一。

到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铁路上海新客站的建设启用、闸北不夜城的开发建设,周边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蕃瓜弄又显得陈旧落伍了。1999年,蕃瓜弄迎来第三次改造,政府对其进行了“平改坡”工程,同时改造了供水系统、安装了屋顶避雷装置,提升了居住舒适度与安全性。蕃瓜弄改造后的照片,登上了上海一些媒体的显要位置:一排排楼房错落有致,改造后的屋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但这样的风光并没有持续几年。房屋设计建造太早了,很多设施都不齐备,绝大部分不成套,二到三户合用一个厨卫,居住面积最小的仅为6.5平方米。且当时为了实现快速建成,房屋被建成了小梁薄板房,梁很小、板很薄,不合适长期使用。经过岁月洗礼,房屋早就破旧不堪了。住在其中的居民已没有了当年的荣光。老周记得,小时候人家问他,住在哪里?他很自豪地说“蕃瓜弄”。现在人家再这样问他,他只能含糊地说“新客站那边”。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 责任编辑:梦想天空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