侬好上海> 综合

浙江嘉善划归上海青浦了?沪苏浙交界处,有了新变化

 

联合

两座廊桥跨越太浦河,方厅水院形成一座连通沪苏浙的“四合院”。建桥需要涉水审批,太浦河还是连接黄浦江和太湖的主要航道,需要进行航评。

江峰简单计算过,根据经验,要拿到太浦河上建桥的施工许可证,申报对象包括青吴嘉三地水务部门、交通部门,再加上嘉兴水利部门和太湖局等,不少于8家单位,要准备材料的繁重程度可想而知。

按照以往模式,跨域项目的审批在三地分别进行,对于建设主体而言,“工作量以倍数级增加”。任国威说,各项手续和流程都要到青浦、吴江和嘉善各谈一次,三地都摸清楚,准备三套不一样的材料,跑至少三个窗口,盖三个章,若遇到了什么磕绊,工程进度很容易受影响。

是否能把各方集中起来,联合审批,一次走完各地流程?一开始,任国威他们跑到相关部门,讲出想法,大家都觉得很新鲜,“还能这么干?”耐心听完方案和流程后,相关部门的态度来了个大转变:“那就这么干!”

随着方厅水院项目推进,任国威常常发出感慨:“一体化的事情,大家都很支持。”

示范区执委会搭平台,会同两区一县共同组建水乡客厅开发建设指挥部,常态化运作,承担统筹协调重大事项等工作,为各类细分事项的联合审批提供保障。

比如,等到项目竣工验收时,将由三地联合对项目进行认证。“有一个非常特殊的情况,竣工验收涉及属地的监管职能,施工许可证是上海发的,但是上海馆和江苏馆没有地下建筑,所有的人防工程都在嘉善。”江峰说。经过各方协调,反复讨论,上海相关部门接受了项目的监管请求,届时,上海参照浙江的要求验收后,开具备案证书,交给嘉善,嘉善再对项目进行接收。

“联合审图”机制也在逐步建立。建筑设计图纸在落地前,要经由权威的审图机构审定。跨域项目,如果三地分别审,标准不一样,没办法拍板。“地块绿化率、玻璃透光率、隔热建筑材料的基本要求等,这些指标都未统一。”江峰说。但是联合也有难度,各地规范不同,有的审图主体是政府部门的下设单位,有的则是市场化的、具备资质的审图公司。在其他工程项目上,政府和公司要形成联合体,很难实现。

方厅水院项目推进中,大家选择往前迈一步。各类审图主体专业能力互相认可,形成共识,不管什么机构性质,成立专班,共同开展工作。在工程建设的大节点,大家一起开会,平时在同一群里,不停反馈交流意见。施工不是一张图的事,是一套图。假设一地提出意见,其他两地也看看;假设一地对图纸进行改动,其他两地共同决定是否可行。若遇上标准不一致的情况,原则是“就高不就低”。

“一体化创新,靠的就是现有跨域项目。”朱翊元说,发现并解决项目落地中的问题,由此探索建立协商与合作机制,是方厅水院建设的“隐藏目标”,也是关键任务。

一系列探索不断以体制机制的形式固化下来,并作为一体化经验进行推广。2023年底,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发布制度创新成果典型案例,“方厅水院探索跨省域项目审批新模式”入选。

示范区执委会、长新公司会同有关部门按照“一地牵头、互相配合、成果共享、结果互认”要求,通过三地联动,统筹统一项目建设管控要求、技术设计要点、审批流程和材料要件清单,协调三地相关部门采用“委托审批”和“联合技术审查”的方式来实现“一个文件一个章”。

案例认为,在方厅水院项目中,初步形成涵盖立项、方案审批和监管的跨域项目“五位一体”审批新模式,包括一体化立项、一体化招标、一体化审查、一体化审批、一体化监管,发挥了“不破行政隶属、打破行政边界”的示范效应,探索了跨省域、跨行政级别组建项目推进平台的路径。

回过头来,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成果,又能运用到水乡客厅后续的项目建设上。

“一条浦港路要跨越吴江、延伸到上海,我们直接开会,提出委托审批,一个会开完,委托协议签好,事情很快推进下去了。”任国威说,“后续环节顺畅很多。”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华东局 作者: 责任编辑:梦想天空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